呂Sir:失敗只是一個提醒 編輯室 2011年8月25日星期四 上午7:45 最後一屆中學會考在上周四放榜,由一九四六年第一屆會考至今,已經經歷了66個寒暑,今年終於完成了歷史使命。不知有多少學生為此流淚、為此歡呼,會考肯定是其中一個香港人的集體回憶,不只是學生及家長,縱然對一眾老闆而言,會考都是一個認受性極高的招聘標準。記得由我見第一份工廠雜工,到寫字樓文員,到中學教師,每每到達見工地點時,秘書或接待員第一件事都是問:「有沒有帶會考證書?」會考的憑證好像比身份證更重要,因為不知從何時開始,會考的分數好像已經成為一個指標,這個指標標誌著你的前路、你能夠讀哪間學校、你將來可以找到哪樣的工作等等,甚至乎我聽過一位大學同學與當時男朋友分手的理由竟然是:「男朋友會考英文不合格。」那一刻在大學飯堂的一眾同學都忍不住大笑及回應:「你是請人還是找男朋友呀?」 會考與我的成長已的確不能分割,由二零零一年八月某報章報導我由會考0分到大學一級榮譽畢業後,我好像變了會考零分的代言人。代言到一個地步,在互聯網或有些人當面對我說:「年年都找你,沒有第二個成功的例子嗎?」或者有會考低分的人說:「呂sir,你就得囉,我就肯定沒有這麼大的進步了。」慶幸勞工署青年就業起點早年與我一起出版了一本書,書中十多位人士都在會考只考獲0分至4分,在他們不斷奮鬥後,有些由0分到了博士畢業、有些由2分變了酒店大廚。就是見到那麼多成功的例子,我決定成立了「關愛零分同盟」這慈善團體,希望幫助及鼓勵更多會考成績低分的人走出低谷,滿以為很多人會支持我這個組織,殊不知無論是籌款或是招募義工都遇到很多困難,有些人直接跟我說:「呂sir,為甚麼我要支持零分的人呢?他們自己不珍惜讀書的機會才有這樣的收場。我就算要支持,都支持那些身患危疾的人啦。」 各位過往會考低分的讀者,你聽到這番話有甚麼感覺呢?請把這些說話變成推動力,縱使別人覺得我們不值得幫,或者我們曾經真的不值得別人的關顧,或者我們曾經真的不珍惜學習機會,雖然下年開始已經再沒有會考0分,但並不代表新學制沒有失敗者,請大家不要自暴自棄,一次的失敗不是永遠的失敗,失敗只是一個提醒,提醒你好好把握未來的機會與時光。 呂宇俊 (呂sir)小檔案 呂sir童年時充滿埋怨,因為他的爸爸及祖父也是吸毒者,母親在他三歲時已改嫁另組家庭,他由祖母靠著綜緩金過活。他自己也曾誤入歧途,中二時加入黑社會,中五時更取得會考0分的成績。但上帝沒有離棄他,安排很多天使對他的扶助,他回到教會重拾書包發奮向學,重考會考考獲19分,更順利升讀香港浸會大學取得一級榮譽畢業,畢業後再到香港中大大學完成道學碩士(M. Div)課程。在2006年更獲得香港十大傑出青年的美譽。這幾年更主動推動通識教育及理財教育,協助無線電視、香港電台、《都市日報》推動通識教育,也協助保險公司推行理財教育,更是香港青年事務委員會委員。這四年分別到教會、學校、各類機構分享講座超過三千場。 (歡迎和呂Sir聯絡,電郵:principal@graceyard.edu.hk)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