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志華向《基督日報 》透露, 在選取寫作題材的時候,揀選靈修韻句類別,將靈修與文學結合,而非單純以散文或小說形式出現,他指「因為花的時間較創作散文、小說為少,而且撰寫靈修心得積少成多,而神給我勝任容易掌握」。
韻句易記將靈修心得付諸行動
新書發佈及專題講座上,他介紹韻句的概念並以廣告句「清爽潤喉,時刻守候」作例子,「喉」和「候」的粵音韻母是“au”,此為押韻句帶來宣傳的效果。他解釋中文的「文讀」和「白讀」的區別,「文讀」指書面語、「白讀」指口音, 並現場示範了「帶」和「安全帶」的不同發音, 「帶」以「文讀」發音、「安全帶」以「白讀」發音。
他又指出,使用韻句進行產品宣傳,可以有效吸引人們的注意,這一技巧也可應用於報紙的新聞標題中。
接著,姚志華探討靈修韻句的意義,這是將每天靈修經文,經過默想而來的心得,以韻句形式表達出來,並且透露,兩星期前新作的靈修韻句幫助了自己勝過試探:
穿戴真理、公義……,拿著聖靈的寶劍。 抵擋魔鬼,避過危險。 (弗六11;詳閱:弗六10-18)
他指出,當天如常靈修並默想,寫下靈修韻句後便出門工作,午餐時卻遇到試探,想起早晨的靈修經文,這段容易記憶的韻句幫助了自己抵擋試探。由於韻句朗朗上口,讀者能夠借助這些靈修韻句獲得動力,並將靈修心得付諸行動。
作為短詩集,讀者可隨意翻閱
對於《靈韻日思》的特色,他指出撰寫時特別花了心思,通常韻句都是兩句,因為這樣更容易理解和記住。此外,該書還可以作為短詩集,讀者可隨意翻閱,停留在某段文字上細味品嚐。書中還附有超過100個主題的索引,可供讀者按需要而尋索不同主題的屬靈慧語。
在答問會上,被問到韻句和詩句的分別,姚志華解釋,中國古代古詩體由詩經的四言詩句發展至樂府詩的五言(即每句五個字),樂府詩傳到魏晉南北朝出現七言詩(即每句有七個字),這有別於韻句。
最後,他感謝神,於兩年前出版《靈韻日思》的第一冊以及在今年九月出版了第二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