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又結識了就讀物理系的溫偉耀,並加入中文大學基督徒團契。一次夏令會中,溫偉耀在其小組中詳細解答梁燕城對儒、道、佛與基督教比較的疑問,令他在理性上得到滿足。
一次查經中,溫偉耀引用「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的經文,促使梁燕城反思生命應當獻予誰。年輕時曾立志獻身中國民族復興的梁燕城,在十九歲時閱讀《中國抗戰畫史》時寫下承諾:「一生不會忘記中國民族遭遇的艱難困苦,一生對全世界的和平、中國的重建和文化,獻身給中國。」 梁燕城表示,他信奉基督教緣於欣賞西方文化。他喜歡閱讀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尼采、康德等哲學著作、觀賞西方戲劇與音樂。本身為技藝精湛的小提琴手溫偉耀曾為他演奏西方古典音樂,讓他體會基督教文化的精華。
問題在於中國文化如何與基督教結合?儒家、道家與佛教都有極崇高的境界。溫偉耀曾教導他,當他決心獻身給上帝,成為活的祭時,就能真正經歷上帝進入他的生命。梁燕城體會到這實在是一種極高的靈性境界,「因為儒家、道家與佛家的修行方式我都親身嘗試過,包括開啟天眼等種種奇特體驗,我也懂得運用體內氣的能量。但我發現,聖靈所帶來的能量卻是另一種截然不同的感受。」
梁燕城進一步追問:「為什麼我始終體驗不到你們信徒那種單純的喜樂?」溫偉耀教他放下自我,「你越想抓住自己,就越少抓住神。」 梁燕城指,霎時間他明白了,原來是因為自我還沒有完全放下。所以當下他就真正放下自我,放下一切去跟從上帝。
放下自我 經歷聖靈充滿的喜樂 梁燕城憶述自己獻身一刻經歷聖靈臨在的大喜樂:「當我願意放棄所有包括學問與知識,就在我完全獻身的那一刻,那種喜樂尤勝於上帝對宇宙萬物的神聖的能量。」「當我願意放下自我,聖靈就充滿我心,是一種與宇宙之主交流的境界。祂的神聖、美善與慈愛湧入我心,使我罪得潔淨,得以進入上帝無盡的榮耀世界,得到全然的釋放。」
他發現這信仰境界與儒、道、佛的「天人合一」不同:「這是人與上帝共融與溝通,生命湧流不息的愛,甚至去愛我的國家民族,帶來神聖的滋潤。」
梁燕城感念溫偉耀在自己追尋信仰路上留下深遠的影響。談溫偉耀如今經歷四十日治療煎熬時,梁博士感嘆猶如耶穌在曠野的四十晝夜。他引溫偉耀所深信的真理:「十字架並非苦難的終結,而是新生命的開端。」衷心祝福他繼續將生命中最美的獻予上帝,成為更多人生命的幫助與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