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青人牧养之道 林一君牧师:平等相待作他们"终身牧者"

年青人牧养之道 林一君牧师:平等相待作他们「终身牧者」
是次青年牧养茶座特别邀请"关注青年自杀民间组织"三位年轻成员分享个人经历及倡议经验,并由林一君牧师担任回应嘉宾。(图:基督日报)
年青人牧养之道 林一君牧师:平等相待作他们「终身牧者」
林一君牧师强调:"如果用高姿态去倾谈,不但帮不到年青人,反而会给他们更大压力。"(图:基督日报)
基督教协进会青年事工小组周三(24日)举办青年牧养茶座,探讨学生自杀问题背后潜藏的复杂原因。基督教香港信义会钻石堂堂主任林一君牧师在会中强调要以"真诚多于说教"的态度陪伴青少年度过情绪低谷。

是次青年牧养茶座特别邀请"关注青年自杀民间组织"三位年轻成员分享个人经历及倡议经验,并由林一君牧师担任回应嘉宾。林牧师过去曾担任社工、中学老师、校牧及校监等多种角色,长期与青少年保持密切接触,拥有丰富青少年工作经验。

学生自杀不只是"睇唔开"

谈到学生自杀,林牧师分享她担任社工时期在街头作问卷调查,向区域市政局议员反映青年问题、特别是单亲家庭面临的困境,成功促使政府推出单亲人士家庭低收入免税额政策。

后来她决定转任教职,因为深信许多青年问题背后隐藏著复杂因素,需要从教育源头著手,并且特意选择在一所band 5学校任教,认为这些学校更需要老师的陪伴与支持。

在多间中学担任校牧和校监期间,她亲身经历过因学生自杀离世的悲痛。她发现到,身边许多教育工作者对学生自杀的看法过于简单。他们会归因于学生"睇唔开",或是认为年轻人不懂减压,只会劝他们"睇开啲"(看得开些)。

对此她悲愤:"什么叫作『睇开啲』?现今社会不仅年轻人,连幼稚园学生都可能产生自杀念头。"她指现今年轻人成长环境与过去截然不同,一出生就面对手机和资讯爆炸的时代,人际关系疏离,缺乏信任感,这使得他们更难表达内心真实感受,也增加了师长与他们同行的难度和挑战。

抢救自杀女孩 陪伴年轻人一辈子

林牧师强调:"如果用高姿态去倾谈,不但帮不到他们,反而会给他们更大压力。"她认为无论是作为牧师还是老师,无法立即解决所有问题,因此角色定位应该是"引导者"而非"问题解决者"。

她又指出若没有稳固的关系基础,年轻人会预设牧师或传道人找他们的目的就是要"讲耶稣",因此应该效法耶稣与门徒同行的模式,陪伴他们寻找人生目标。"耶稣是陪伴门徒找到天国的路,不是强迫他们,而是让门徒自己觉得找到正确的路,自己走进去。所以我们是来陪伴他们、而且要做好陪伴他们一辈子的准备,不是只陪他们几年。"

十多年前,一名女生天台准备跳楼自杀,致电林牧师向她道别。林牧师脱口向她说:"你死等埋我 (你要死请务必等我)!"随即赶到天台,发现女孩其实并非真心想自杀,只是极度需要倾听者。后来她们一起吃了一顿饭,将心事倾吐。如今女孩已成为一位老师,亦欣然归主。她向林牧师说:"我选择做老师,是因为不想再看到有人自杀。" "三不二同"陪伴法则

林牧师特别提出陪伴年青人的"三不二同"法则:"三不"是指"不说教、不否定、不批判";"二同"则是同理心与同行。

"不说教"的重点是聆听年青人的心声,而非一味说教。"不否定"是要接纳他们的负面情绪,让他们感受到被理解。此外"不批判"是避免随意批判学生的行为。

"二同"中的同理心是指积极聆听的态度要让年轻人感受到真诚,不要漫不经心地听,也不必急于回应或提供意见。同行则是要有长期陪伴的心理准备,做他们终身的牧者,且要以平等地位相处,而非高高在上。

最后,林牧师引用多段经文鼓励在场众人:作为陪伴者要效法耶稣基督始终如一的与人同行(约翰福音16:33);过程中不要害怕惊惶,支取力量后继续前进(以赛亚书41:10);同行者不要气馁,因为耶和华靠近伤心的人,相信信仰能够帮助年青人(诗篇34:18)。

让世界听见基督教的声音

你一次性或持续的支持,能让任何人都能免 费阅读《基督日报》的所有内容。

⽀持优质基督教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