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福堂集團執行董事、香港專業人才服務機構主席司徒永富博士在〈友善的力量〉一文中提出「友善」管理,強調企業不僅應追求盈利,也需關懷員工的家庭需要。 「友善」不僅是管理哲學,更是信仰的實踐
司徒永富首先分析現時職場文化的趨勢。疫情後混合工作模式盛行,加上Z世代進入職場,促使員工對職場價值觀迅速轉變。他引用全球研究院跨國顧問公司麥肯錫全球研究院(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2022年研究,能給予員工心理安全感與富有同理心的領導能激發員工投入與創新,而所謂「成功的領袖」能集專業與關懷融於一身。
他指,按其理解「專業」並不單是頭銜、學歷或業績,更是要能通盤掌握、預見風險,並兼顧效率與人性的友善管理。
司徒永富指,「友善」不僅是管理哲學,更是信仰的實踐。「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這句《聖經》的金科玉律應成為領導者與企業文化的根本價值。他解釋,耶穌的服侍從不以效率為先,而是以人為本;目的不在解決問題,而是傳達「你被看見、被尊重」的愛。
司徒永富列舉多個例子,指出教會也處處體現友善與關懷的傳統精神。初代教會對家庭與社群關係相當重視,如保羅勸勉信徒「不要惹兒女的氣,只要照著主的教訓養育他們」(以弗所書...章節);中世紀修道院庇護孕婦和孤兒,以至16世紀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與妻子開放家園,接待學生、旅客,甚至是城內窮人,都體現信徒除了職責不同、人皆祭司的精神。
鴻福堂推行「家庭為本」友善措施 司徒永富服務的企業鴻福堂推行「家庭為本」的友善措施,包括容許員工帶同子女上班、設立子女開學日假期、每週任選一天在任何地方工作、週五提早一小時下班,以及特定節日前夕提供彈性上班安排。他表示:「希望營造的是一個人可以『如其所是』地工作的地方,務求讓員工兼顧事業與家庭,感受職場溫度與體貼。」
他又寫道:「有人情味的職場中,工作不再只是謀生方式,而是人生旅程的一部分。當員工擁有體面的薪水、一個被聽見的聲音,以及一個可見的未來,才是企業真正的競爭力。」 司徒永富稱,對基督徒來說這種管理方式更是回應主的召命,透過工作與管理實踐,讓人活出一種稱為「安息的愛」的生命態度。 職場重視友善精神 福來雞成功例子 在美國的法律與企業亦重視友善管理。司徒永富列舉兩宗值得反思的案例:一名美國女警被調更於週末工作,因失去與原有部門同事的人脈關係告上法庭並勝訴;另有一名黑人應徵者在使用AI招聘的企業中多次被拒,最終以種族歧視為由控告僱主。法庭指出僱主若未審查演算法的公平性,可能須承擔法律風險。這些事件揭示,企業的任何決策都必須以人為本,顧及人的尊嚴與公平。 司徒永富又提及美國連鎖速食店福來雞(Chick-fil-A)是如何將基督信仰信念融入職場友善安排。首先,為配合員工照顧家庭或進修的需要,部分門市實行每週三天工作、每天14小時的排班制度,大受員工歡迎。公司更照顧員工的長期福祉,提供醫療、牙科及心理支援服務,並設有退休儲蓄配對計劃。 福來雞自1973年起推出學費補助與獎學金計劃,累積提供超過7500萬美元獎學金,幫助超過5.3萬名員工升學,為員工與家庭創造未來。公司亦重視內部晉升,門市經理與加盟店主會關注員工的職涯發展,使前線員工不僅視工作為「打份工」。
文化上堅持人人平等,反對歧視,尊重員工的文化背景,使福來雞成為業界中員工流動率最低的企業,更連續九年蟬聯美國顧客滿意度榜首。
針對企業的友善管理,司徒永富描繪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職場文化,讓大眾深入反思。第一間公司的老闆房門總是緊閉,辦公室內氣氛壓抑低沉,幾乎不見笑容,員工工作的唯一目標是等待下班與月底出薪;另一間公司則充滿員工之間寒暄問暖之聲,老闆不僅能叫出每位員工的名字,更關心他們家人的需要。司徒永富問道:「你會選擇在哪一間公司工作呢?」
明光社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2025週年研討會6月27日在旺角浸信會舉行,會上並發佈「香港教會的家庭友善措施研究」結果,見相關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