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精神科学系研究有关躁郁症的绸查结果,显示每二十个香港人有一个人患躁郁症。
研究找出有很多"躁郁症"会被诊断为单向抑郁症,或其他情绪病。原因便在这"郁多躁少"上。病人往往只会在"抑郁"时才来求诊。躁郁症的"躁"好似一艘潜艇,很少浮上 水面,医生要细心分折,慢慢探究病征,才能把它找出来。
黄小姐,三十岁,是我看了一年半、患有中度抑郁症的病人。她有过两次抑郁症,转过三只血清素,病情反复。一天,她来到诊所,打扮明显地跟以往不同,衣著颜色比以往鲜艳 及性感。她说:"我失眠了两星期,原因是店子少了一个同事。" 这两星期,她每天工作十六小时,回家后不需要休息还做家务。虽然每天只睡三小时,但觉精力充沛。她还表示要扩充业务。说话比以往明显的快,思想混乱。再问她开店有没有 计划时,她又自信心爆棚地说:"我非常聪明能干,什么事都难不到我。"她也时常因小事和丈夫吵架闹离𦈏,脾气坏透了,在发脾气时会摔东西。以前她烦躁时,试过开快车,超 速一倍而被停牌。
潜艇浮上来了,原来她患有郁躁症而不是单向抑郁症,所以病情反复。这次我用了抗躁剂和情绪平稳剂,两星期后,她的情绪不但平服下来了,而且睡眠时间可达七小时。
另一病人李小姐,二十八岁,因失眠来求诊。她说老板去了外地公干,因此她要暂代老板在港的位置,责任和压力都很大,所以失眠。应诊时,她泛泪光,情绪紧张。我告诉她患 了"适应性疾患伴随焦虑"。于是我教她压力处理和肌肉及呼吸松弛法,并给了她安眠药。
一星期后,李小姐来覆诊,坐立不安,心情烦躁。她哭著重复地说:"这么多医生,为何要看你?我很害怕失去我的丈夫。"(思想异常快速),随之她在诊症室与侯诊室不停地踱 步。
她丈夫那天陪她来,他说她这几天对声音十分敏感。她的心情试过极度愉快,很想替他弄一个大型生日会。有时又变得容易动怒、甚至骂人。这两天容易被身边其它事情分散注意 力。睡得比平时少,说话速度较平时快。对性的兴趣比平常大,而且常在深夜打电话给朋友。她的姊姊以前也曾试过有同样的病征。李小姐应是患了"双向情绪病:第一型",我 即时便转介李小姐到精神科医生核实诊断和制定药物。
基层医生可协助病者了解和认识"躁郁症"的病理及其医治方法,并确定触发的原因,准确标签情绪并处理自尊问题。帮助病人改善人际关系及稳定生活方式,减少生活压力和注 意睡眠健康,教导病人利用笔记预防病发,这样对病人的病情有一定的帮助。
与病人建立良好关系,给病人同理心,诚恳对待和无条件的尊重与接受病人,了解其内在主观世界,给予"支持性"心理治疗使病人增加自信和希望。
在家庭方面,基层医生可以持续支持病者家人和准备危机处理。教导家人协助和鼓励病人接受适当的药物治疗,协助病人定时服药,调节生活方式,监察病人复发的病征。
"躁郁症"病者对经济,社会和家庭的杀伤力非常大。他们有自杀、滥用药物、酗酒、增加患心藏病或癌症的机会。而一般需要多年才有正确的诊断,所以基层医生如能提高警觉 ,病者便能早些得到适当的治疗。
作者为陈韦铭医生 (香港大学内外全科医学士 M.B., B.S.(H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