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偶爾高亢的情諸

注意偶爾高亢的情諸
注意偶爾高亢的情諸

最近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精神科學系研究有關躁鬱症的綢查結果,顯示每二十個香港人有一個人患躁鬱症。

研究找出有很多「躁鬱症」會被診斷為單向抑鬱症,或其他情緒病。原因便在這「鬱多躁少」上。病人往往只會在「抑鬱」時才來求診。躁鬱症的「躁」好似一艘潛艇,很少浮上 水面,醫生要細心分折,慢慢探究病徵,才能把它找出來。

黃小姐,三十歲,是我看了一年半、患有中度抑鬱症的病人。她有過兩次抑鬱症,轉過三隻血清素,病情反覆。一天,她來到診所,打扮明顯地跟以往不同,衣著顏色比以往鮮艷 及性感。她說:「我失眠了兩星期,原因是店子少了一個同事。」 這兩星期,她每天工作十六小時,回家後不需要休息還做家務。雖然每天只睡三小時,但覺精力充沛。她還表示要擴充業務。說話比以往明顯的快,思想混亂。再問她開店有沒有 計劃時,她又自信心爆棚地說:「我非常聰明能幹,什麼事都難不到我。」她也時常因小事和丈夫吵架鬧離緍,脾氣壞透了,在發脾氣時會摔東西。以前她煩躁時,試過開快車,超 速一倍而被停牌。

潛艇浮上來了,原來她患有鬱躁症而不是單向抑鬱症,所以病情反覆。這次我用了抗躁劑和情緒平穩劑,兩星期後,她的情緒不但平服下來了,而且睡眠時間可達七小時。

另一病人李小姐,二十八歲,因失眠來求診。她說老闆去了外地公幹,因此她要暫代老闆在港的位置,責任和壓力都很大,所以失眠。應診時,她泛淚光,情緒緊張。我告訴她患 了「適應性疾患伴隨焦慮」。於是我教她壓力處理和肌肉及呼吸鬆弛法,並給了她安眠藥。

一星期後,李小姐來覆診,坐立不安,心情煩躁。她哭著重覆地說:「這麼多醫生,為何要看你?我很害怕失去我的丈夫。」(思想異常快速),隨之她在診症室與侯診室不停地踱 步。

她丈夫那天陪她來,他說她這幾天對聲音十分敏感。她的心情試過極度愉快,很想替他弄一個大型生日會。有時又變得容易動怒、甚至駡人。這兩天容易被身邊其它事情分散注意 力。睡得比平時少,說話速度較平時快。對性的興趣比平常大,而且常在深夜打電話給朋友。她的姊姊以前也曾試過有同樣的病徵。李小姐應是患了「雙向情緒病:第一型」,我 即時便轉介李小姐到精神科醫生核實診斷和制定藥物。

基層醫生可協助病者了解和認識「躁鬱症」的病理及其醫治方法,並確定觸發的原因,準確標籤情緒並處理自尊問題。幫助病人改善人際關係及穩定生活方式,減少生活壓力和注 意睡眠健康,教導病人利用筆記預防病發,這樣對病人的病情有一定的幫助。

與病人建立良好關係,給病人同理心,誠懇對待和無條件的尊重與接受病人,了解其內在主觀世界,給予「支持性」心理治療使病人增加自信和希望。

在家庭方面,基層醫生可以持續支持病者家人和準備危機處理。教導家人協助和鼓勵病人接受適當的藥物治療,協助病人定時服藥,調節生活方式,監察病人復發的病徵。

「躁鬱症」病者對經濟,社會和家庭的殺傷力非常大。他們有自殺、濫用藥物、酗酒、增加患心藏病或癌症的機會。而一般需要多年才有正確的診斷,所以基層醫生如能提高警覺 ,病者便能早些得到適當的治療。

作者為陳韋銘醫生 (香港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 M.B., B.S.(HK))

讓世界聽見基督教的聲音

你一次性或持續的支持,能讓任何人都能免 費閱讀《基督日報》的所有內容。

⽀持優質基督教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