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然」與「應然」

「實然」與「應然」
「沒有標準答案」可以說是現今香港道德教育所朝向的方向。
日前看到一則報章的港聞版報導,指本港某大學社會工 作及行政學系副教授,採用「特殊」的教學風格授課,並主張對性開放,包括反對婚姻制度、鼓吹安全婚前性行為及多元性愛等觀點,使其課堂座無虛席。報導又指出,該教授經 常問女學生「有沒有自慰?」及「是否有膽量要求男友幫她們口交?」並自稱:「我所推崇的亦是一種崇高的道德,凡事也有多元、另類的可能性,為甚麼只有唯一的選擇?難道 與世俗的不同就代表不正常嗎?」(註1)

以上報導揭示了香港的道德教育出現了嚴重的警號。在現今多元價值的社會觀下,要客觀地評論事物的價值似乎愈來愈難。過去社會認為是不道德的事,今天可能已被視為理所當 然。甚麼是道德?甚麼才是道德正確?每一個時代都有不同的人表達他們不同的觀點和主張(註2)。香港雖然不是民主國家,但相比很多地區,已算是一個較為自由的社會,只要不 觸犯法律,甚麼事情都可以作,好像法律容許就等同道德正確。可是現今香港的法律,也隨著全球一體化、政治壓力及社會文化的急速轉變而非今昔比,近日的「肛交案」裁決, 正是「法律非道德化」的明顯例子。

回到道德教育的問題上,過去香港的道德教育是採用甚麼方式進行呢?誠然,在科技資訊氾濫的時代,「分辨資訊的能力」往往比「資訊本身」更為重要,以至「價值澄清法」已 成為現今香港道德教育探用的主要教學法。根據「香港課程發展議會」二零零零年發表的《香港教育制度改革建議》中指出,現今教育改革其中一個方向,乃是從強調知識的灌輸 轉為著重學生如何「學會學習」。所謂「學會學習」主要包括「發展創意思維及掌握獨立學習的能力(例如批判性思考、資訊科技和自我管理)」(註3)。而價值澄清法之採用,乃實 踐批判性思考的主要教學方法。由於價值澄清法背後的理念認為價值並非絕對,因此不會鼓勵教師企圖藉講授將特定的價值觀「灌輸」給學生,而是將重點放在教授學生探究價值 的方法上。「沒有標準答案」可以說是現今香港道德教育所朝向的方向。

沒有絕對規範,也沒有絕對價值的社會,除了視法律為公認暫時必須依從的規範外(但不是絕對,因為法例可因應時勢而修訂),還有甚麼價值需要或值得持守呢?只要不犯法(或犯 了法而不被發現),好像甚麼事情都可以作。但問題在於,「能夠這樣做」不等同「應該這樣做」。有人這樣作,並不表示他「應該」如此作 (「實然/應然」上的謬誤(“is-ought ”Fallacy))。

批判思考固然重要,但它並不代表一切。基督教倫理觀的出發點不是建基於人的觀點上,而是建立在「神的諭令」(或神的旨意)。事實上,事物本身是否有永恆的價值,怎可能單 靠有限的人來作決定?所謂「各花入各眼」,人的判斷怎可能會絕對一致呢?永恆的價值並非由人而定,而是從終極的神而來,而只有屬永恆的祂才有資格決定甚麼才是「崇高的 道德」。神給人理性批判思考的能力,乃是神的恩典,目的是要叫人發現神對人的啟示和旨意,明白神對人的愛,與祂交往,而不是叫人站在神的位置,去「解剖」神自己。

親愛的教牧同工、教會領袖、青少年工作者、老師及家長們,香港的道德教育已亮了警號,我們必須正視,否則我們下一代的道德價值將蕩然無存。

註:

(1) 詳見「女教授反對婚姻 享受一夜情」(《星島日報》港聞版A14,二零零五年九月二十日)。

(2) 詳見賈詩勒著.李永明譯,《基督教倫理學》。(香港:天道書樓,二零零三年),頁3-9。對於甚麼是「善」或「道德正確」這問題,不同時代的人有不同的主張,包括: 1. 古希臘哲學家特拉西馬可士(Thrasymachus)認為「強者的利益就是公平」,亦即是說,權力就是代表正確。 2. 認為社會公認為對的事(例如:習俗)就是道德正確。 3. 希臘古哲學家普塔高勒斯(Protagoras)認為人是量度萬物的標準,只要自己認為是在道德上正確,他的行為就是對的。 4. 以全人類作為善的標準。 5. 亞里士多德(Aristotle)認為在中庸裡能找到道德。 6. 伊彼古魯學派(Epicureans)認為帶來快樂的就是正確,痛苦就是道德上錯誤。 7. 邊泌(Jeremy Bentham)認為能為最多人帶來最大的善就是正確。 8. 那些在本質上值得渴想的事物就是善。 9. 摩爾(G.E.Moore)認為善是無從定義的。

(3) 詳見香港特別行政區課程發展議會,《學會學習:終身學習.全人發展》(香港:政府印務局,2001年6月),頁23。「課程發展議會為提供優質學校課程,以提升學生的能力, 使能面對知識為本、科技急遽發展、互動改變的社會,以及全球一體化、高度競爭的經濟發展,在1999至2000年進行了學校課程整體檢視,並在2000年11月公布《學會學習—課程 發展路向》諮詢文件。」另外,「議會根據公眾對諮詢文件的回應、教育統籌委員會在2000年9月發表的《終身學習,全人發展—香港教育制度改革建議》中所提出的願景及整體教 育目標、現時的教育政策,以及參考其他地方的經驗,編訂《學會學習—課程發展路向》報告書。」

讓世界聽見基督教的聲音

你一次性或持續的支持,能讓任何人都能免 費閱讀《基督日報》的所有內容。

⽀持優質基督教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