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然"与"应然"

「实然」与「应然」
"没有标准答案"可以说是现今香港道德教育所朝向的方向。
日前看到一则报章的港闻版报导,指本港某大学社会工 作及行政学系副教授,采用"特殊"的教学风格授课,并主张对性开放,包括反对婚姻制度、鼓吹安全婚前性行为及多元性爱等观点,使其课堂座无虚席。报导又指出,该教授经 常问女学生"有没有自慰?"及"是否有胆量要求男友帮她们口交?"并自称:"我所推崇的亦是一种崇高的道德,凡事也有多元、另类的可能性,为甚么只有唯一的选择?难道 与世俗的不同就代表不正常吗?"(注1)

以上报导揭示了香港的道德教育出现了严重的警号。在现今多元价值的社会观下,要客观地评论事物的价值似乎愈来愈难。过去社会认为是不道德的事,今天可能已被视为理所当 然。甚么是道德?甚么才是道德正确?每一个时代都有不同的人表达他们不同的观点和主张(注2)。香港虽然不是民主国家,但相比很多地区,已算是一个较为自由的社会,只要不 触犯法律,甚么事情都可以作,好像法律容许就等同道德正确。可是现今香港的法律,也随著全球一体化、政治压力及社会文化的急速转变而非今昔比,近日的"肛交案"裁决, 正是"法律非道德化"的明显例子。

回到道德教育的问题上,过去香港的道德教育是采用甚么方式进行呢?诚然,在科技资讯泛滥的时代,"分辨资讯的能力"往往比"资讯本身"更为重要,以至"价值澄清法"已 成为现今香港道德教育探用的主要教学法。根据"香港课程发展议会"二零零零年发表的《香港教育制度改革建议》中指出,现今教育改革其中一个方向,乃是从强调知识的灌输 转为著重学生如何"学会学习"。所谓"学会学习"主要包括"发展创意思维及掌握独立学习的能力(例如批判性思考、资讯科技和自我管理)"(注3)。而价值澄清法之采用,乃实 践批判性思考的主要教学方法。由于价值澄清法背后的理念认为价值并非绝对,因此不会鼓励教师企图藉讲授将特定的价值观"灌输"给学生,而是将重点放在教授学生探究价值 的方法上。"没有标准答案"可以说是现今香港道德教育所朝向的方向。

没有绝对规范,也没有绝对价值的社会,除了视法律为公认暂时必须依从的规范外(但不是绝对,因为法例可因应时势而修订),还有甚么价值需要或值得持守呢?只要不犯法(或犯 了法而不被发现),好像甚么事情都可以作。但问题在于,"能够这样做"不等同"应该这样做"。有人这样作,并不表示他"应该"如此作 ("实然/应然"上的谬误(“is-ought ”Fallacy))。

批判思考固然重要,但它并不代表一切。基督教伦理观的出发点不是建基于人的观点上,而是建立在"神的谕令"(或神的旨意)。事实上,事物本身是否有永恒的价值,怎可能单 靠有限的人来作决定?所谓"各花入各眼",人的判断怎可能会绝对一致呢?永恒的价值并非由人而定,而是从终极的神而来,而只有属永恒的祂才有资格决定甚么才是"崇高的 道德"。神给人理性批判思考的能力,乃是神的恩典,目的是要叫人发现神对人的启示和旨意,明白神对人的爱,与祂交往,而不是叫人站在神的位置,去"解剖"神自己。

亲爱的教牧同工、教会领袖、青少年工作者、老师及家长们,香港的道德教育已亮了警号,我们必须正视,否则我们下一代的道德价值将荡然无存。

注:

(1) 详见"女教授反对婚姻 享受一夜情"(《星岛日报》港闻版A14,二零零五年九月二十日)。

(2) 详见贾诗勒著.李永明译,《基督教伦理学》。(香港:天道书楼,二零零三年),页3-9。对于甚么是"善"或"道德正确"这问题,不同时代的人有不同的主张,包括: 1. 古希腊哲学家特拉西马可士(Thrasymachus)认为"强者的利益就是公平",亦即是说,权力就是代表正确。 2. 认为社会公认为对的事(例如:习俗)就是道德正确。 3. 希腊古哲学家普塔高勒斯(Protagoras)认为人是量度万物的标准,只要自己认为是在道德上正确,他的行为就是对的。 4. 以全人类作为善的标准。 5.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认为在中庸里能找到道德。 6. 伊彼古鲁学派(Epicureans)认为带来快乐的就是正确,痛苦就是道德上错误。 7. 边泌(Jeremy Bentham)认为能为最多人带来最大的善就是正确。 8. 那些在本质上值得渴想的事物就是善。 9. 摩尔(G.E.Moore)认为善是无从定义的。

(3) 详见香港特别行政区课程发展议会,《学会学习:终身学习.全人发展》(香港:政府印务局,2001年6月),页23。"课程发展议会为提供优质学校课程,以提升学生的能力, 使能面对知识为本、科技急遽发展、互动改变的社会,以及全球一体化、高度竞争的经济发展,在1999至2000年进行了学校课程整体检视,并在2000年11月公布《学会学习—课程 发展路向》咨询文件。"另外,"议会根据公众对咨询文件的回应、教育统筹委员会在2000年9月发表的《终身学习,全人发展—香港教育制度改革建议》中所提出的愿景及整体教 育目标、现时的教育政策,以及参考其他地方的经验,编订《学会学习—课程发展路向》报告书。"

让世界听见基督教的声音

你一次性或持续的支持,能让任何人都能免 费阅读《基督日报》的所有内容。

⽀持优质基督教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