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窜改的空间 廖長仁 2012年3月5日星期一 上午9:15 意大利哲学家克罗齐 (Benedetto Croce) 有一句话:"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即是说,过去的历史其实都是今个世代的历史,或者至少是当代历史的一部份。 什么意思呢?讲到"历史",并不只是指一堆已经发生了的静态的资料(例如说我今早7时32分擦牙),更涉及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对后世的影响,以至我们今天是如何理解那件历史事件。这就是所谓诠释历史的过程。例如欧洲人发现新大陆,究竟是一个英雄式的冒险故事,还是对美洲土著带来灾难的悲惨故事呢?就视乎今日我们的社会如果理解该段历史。 但今日哪一个诠释、理解跑出,就视乎今日的不同权力势力哪一方够牙力。 不要以为这只是"牙较战",而是以哪一种诠释去理解历史,倒过来反映著今日的社会状况。所以英国小说家 George Orwell 说:"谁能控制过去,就能控制将来;而谁能控制现在,就能控制过去。" 有不少政客都很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千方百计都想令人家认同他们对某些历史事件的理解。其中一个最经典兼做得核突的例子,莫过于日本对二次大战的态度。 最近一个例子,乃南京市姐妹城市日本名古屋的市长河村隆本月20日,跟到访的南京市委委员会谈时,讲了一段关于其父的小故事。话说在二次大战停战时,他父亲正好在南京,当时南京事件过后才八年,但南京人对日军的表现亲切,若曾发生过大屠杀就让人无法理解,故此他的结论是"没有南京大屠杀事件"。 河村隆的言论当然引起中国官民极大的反应,不过即使南京市宣布暂时中止与名古屋的官方往来,河村隆亦拒绝收回言论。 说河村隆荒谬的言论只是最近的一个例子,事关这类言论不时都会在日本高官的口中吐出。明显的如几年前前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否认慰安妇的史实;甚至有40几个日本国会议员,要求中国将各地的抗日战争纪念馆中的"不合理照片"拆除。这些他们所谓"不合理照片"主要是有关日军在二次大战期间的恶行。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多年来都有否定南京大屠杀的言论,今次亦力挺河村隆,指"河村市长的说法是正确的,我不认为(在南京发生的)是大屠杀。" 在二次大战期间,日本向邻国发动侵略,对邻国人民造成巨大伤害。但一直以来,日本的当权者都极力运用权力和影响力,粗暴地要人家认同他们对二次大战这段历史的诠释。当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一直都执著于自己仍有诠释二次大战历史的权力空间。 由于二战后,冷战格局令美国非常重视日本在亚洲地区的战略地位,故此对日本这战败的侵略国爱护有加,不少战犯获轻判,甚至转过头又做了高官。在这种背景下,日本国内的强硬鹰派右翼思想一直无根除,而且代代相传。据统计,1927年至1937年期间,日本的右翼团体共有634个。到2000年,日本警方统计,右翼团体已发展到900个。而且不少这类团体都跟大财团走得好近。例如5年前,日本重新修订历史教科书委员会企图将"南京大屠杀"、"军妓慰安妇"、"七三一细菌部队罪行"等全部从中、小学历史教科书中删除,在那次争议中表明支持删改的人士里,不乏大公司大企业的头头。在编撰会的网页上表明支技窜改教科书立场的重量级企业包括三菱重工、住友生命、东京三菱银行、大成建设、味之素等。 今次河村隆在一个官方活动上的荒谬言论,直接影响到两国关系,但日本右翼媒体《产经新闻》却大力护航,指河村隆的"发言极其稳妥",再顺势指责中方在历史问题上"强词夺理"的态度"由来已久"。 在日本国内这样的背景下,政客发表与事实并良知不符的言论,不但不会被选民惩罚,甚至可以吸引右翼选民的票,政客既有空间更有动机去按自己的偏见去诠释二次大战的历史。 而在国外,除了中国,或者间中加上其他东南亚国家会有反应外,仍然主导国际大势的西方国家基本上是无动于衷。如果德国有位市长在国际官式活动中,扬言在二战期间根本无犹太人被屠杀,所谓集中营只是以色列强词夺理的说法,有关言论肯定成为各西方媒体的头条新闻,甚至会有几个国家元首出来厉声指责。但日本高官否认战争罪行,则是连报屁股也沾不上的花边。无他,直至现在,无论西方国家如何渴望拉拢中国,都不过是功利性的靠近,不会视中国为自己友,所以所谓的国际公义掉落咸水海的机会比掉落中国的头上更高一点。 从这个角度去理解,就明白到在未来的一段日子大家大概仍会见到日本政客自以为是、埋没良知的嘴脸。如果不欲见到有一天这些荒谬的观点取得诠释历史的主导权,认识历史、尊重人权的人士就必需继续发声,直至日本政府明白,原来有些历史的大是大非,只能面对,没有任意诠释、肆意窜改的空间。 ******* 作者:廖长仁,土生土长于香港,现居温哥华,任歌邻基督教会传道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