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獲得「終身事奉獎」的戴紹曾牧師和鮑會園牧師未能出席昨晚的頒獎典禮,大會播放了他們的分享的錄影片段。
戴紹曾牧師: 委身事奉,成為主合用的器皿
戴牧師是前海外基督使團主任,曾祖父戴德生牧師於1865年創辦「中國内地會」(現為「海外基督使團」),戴家五代均委身中國宣教,評審團一致認為:「這持續了三個世紀對中國人不離不棄的愛,怎能不令人景仰和懾服呢?」
分享影片中,戴牧師說,從事任何工作的人也都會受神差遣的使命。比如舊約中的但以理,本不是祭司,神揀選他;新約中的路加,本來是醫生,神也揀選他。所以,神在揀選不同的人為祂效力,重要的是,是否委身的事奉,是否所有的工作都是為主而做,如果有這樣的心,才會成為主合用的器皿。
鮑會園牧師: 終身事奉是蒙召的人的份内事
鮑會園牧師在1965年至1985年任播道神學院院長,1985年至87年任播道神學院榮譽院長。他分別在香港、北美從事神學教育40多年。協會頒發終身事奉獎表揚其對神學教育的貢獻。
影片中鮑牧師說,終身事奉是蒙召的人應該的表現,是蒙召事奉神的人應做的份內事。他說:「主的僕人應該盡所有的能力去做僕人應該做的事。」最後他盼望主内弟兄姊妹同心作美好的見證。
蔡志森: 知識和心志配合,走向專業
蔡志森說,要感謝機構董事會對他的支持和肯定。對於社會有聲音對明光社和他的言論表示不滿,他回應說,除非不從事這樣敏感議題的事工,否則無可避免的。他說,明光社要走向專業,對議題有更深認識,才能更好地與教會和社會對話。
他講到事奉者必須是有「心」人,因為單靠知識並不足夠,並要以知識和心志配合,明白現代社會問題和社會的處事方式。
林路德: 人有限,但神能醫治傷殘者心靈
林路德傷殘後讓他更迫切向傷殘人士傳福音,創立「回聲谷」,服事傷殘人士近20年。他分享說,由於自己是傷殘人士,連起居生活都要家人和義工的協助,所以感到人能做的非常有限。但如耶穌醫治很多病人一樣,幫助傷殘人士融入社會之餘,亦讓他們心靈裏得著福音的好處,然後得醫治的人可以去幫助更多的人。如此的事奉是長遠的,是接力棒式的。他期待傷健一家在此同心努力。 黃偉強: 「神讓我事奉祂,都是神的恩典」
黃偉強在兩年前加入讀經會事奉。此獎項對他來説是一個肯定——肯定了神對自己的帶領。他講到,三年前他立意開始全職事奉,但等了一年,神才給他事奉的崗位——讀經會的青少年事工。現在回想到等待一年的掙扎,感到神給的是最好的。他說:「神讓我事奉祂,都是神的恩典。」
他又分享到,過去在教會的服侍對他今日的事奉有很大的影響。他那時擔任青年人的導師,剛開始時總看到他們的缺點,但慢慢和他們相處,看到他們的可愛,越來越希望走進他的内心,真心愛他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