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是費博士精彩的演講內容:
道德之士的缺失
今晚我們將會提到「怒氣」。在第二晚上,我曾經說過Henry這位傳教士,他有一本著作,書名是「世間最重要的事」。這本書中提及怒氣的一章是說明怒氣是道德之人的缺點。他表明如果一個人發怒的話,他的個性也必定充滿缺點。Henry告訴我們:「怒氣是錯誤的,因為我們沒有嚴肅地把怒氣當作一回事。」聖經中一而再,再而三的提及怒氣是催毀人的個性和帶來不幸的原兇。在哥林多前書13:5中,保羅表示:「愛是不輕易發怒。」
我們有時候會很容易失去控制而忿怒。保羅提及在教會中成為領袖要有什麼條件呢?提多書1:7:「監督既是神的管家、必須不暴躁。」很多時候這個先缺條件是我們常忽略的。因為有些人很有才幹,但同時有怒氣。見到這樣的人,他們很有天份,所以便成為了教會領袖,誰不知出現了問題。
聖經也有記載有些人容易發怒的,有人用「公義的憤怒」來形容。以弗所書4:26:「生氣卻不要犯罪。」看看我們的主耶穌祂有多少次為虛偽的人發出義怒?因為祂見到聖殿受污染了。當你很關心某樣事情,你看到原來是美好的東西受到摧殘,所以我們會忿怒,因愛而憤怒。加拉太書中,保羅向傳假道理的人發出義怒。
神的怒氣
澳洲有位非常著名的聖經學長。他說:「怒氣是我們正直的人的個性。」亦是因為這個緣故,我們會對美善發出真正的愛慕。聖經裡有數百段經文曾說到「公義的憤怒」。詩篇7:11:「神是公義的審判者、又是天天向惡人發怒的神。」詩篇7:11就像香港的7-11便利店:「總有一間在附近。」,每逢我們看到這段經文時也要提醒自己:「神對惡人發怒。」希伯來書12:29:「我們的神是烈火。」
「義怒」與「不義的怒」
保羅提及我們不要發怒的意思不是叫我們不要發出義怒。這裡說的不輕易發怒是指日常生活中不必要的情緒。這也是我們基督徒常犯的錯誤。有時候,我們帶著權能來宣告耶穌的福音。我們怎樣去傳福音呢?人原來就會發怒,所以我們便要自制。
當我經過三十多年青年歸主協會的事奉後,我的接任人也叫費蘭度,不過姓氏不同。這個接任人在15年前曾到我們國家的某個小城鎮開始做青年歸主的工作。當時。他掛上一個牌子,寫著「青年歸主」。但後來他覺得這樣的策略並不太適當,便把它放下來。晚上,他們在聚會時,有人大叫:「要是你不放下這個牌子,我會燒掉這間房子。」看到這個情況,我的接任人和他的太太便害怕了,因為這班歹徒以很多不好的說話對待基督徒。不久,這個口出惡言的人把其他人趕走了。接任人知道無論發生什麼事也要繼續留下。
第二天早上,他上門找這個人。歹徒的太太應門並說:「你來得正好,我叫的丈夫來與你對話吧。」歹徒居然說:「真是太好了,看到你真得太好了。」他不明白,為什麼昨天這麼惡,今天卻改變了態度?歹徒說:「你知道嗎?昨晚我惡言相向,但你竟然微笑相對,我回家想到你的微笑,於是睡不著。」結果兩人成為了好朋友。接任人在那裡侍奉神,這個人有時候也對他不錯。所以當有人看著你有怒氣時,我們基督徒能抑制怒氣的話,這不是一個很好的見證嗎?
在英國有位吉卜賽族的傳道人。這些吉卜賽人在帳蓬中傳福音,他就是這樣事奉了70年。他提及有位叫Mary的姐妹,Mary常常希望別人為他的丈夫祈禱,因為她的丈夫並不相信上主。但牧師知道Mary的脾氣並不好,在家中經常對丈夫生氣,這個丈夫對Mary說:「要是基督徒都像你一樣,我便不會相信主了。」所以,牧師對Mary說:「姐妹啊,祈禱不是解決的方法,你不要再發怒了,你要求神讓你的脾氣變好。」最後,Mary祈禱:「主啊,我重新把自己交託給你,求祢賜我力量,讓我不再發怒。」
不久後,Mary與丈夫重新裝修房子,Mary買了一個很美麗的花瓶放在家中。丈夫並不知道她買了個新花瓶,他也買了新的東西所裝飾房子。他裝修房子時,不小心把新花瓶打破了。丈夫知道情況不妙了,但Mary卻不生氣:「不要緊,我們可以買新的。」丈夫很好奇:「你發生了什麼事呢?」Mary回答:「親愛的,我現在相信了上主,讓主改變我的壞脾氣。」丈夫聽後,便說:「如果耶穌能改變你這種人,我也希望得到醫治,讓我們祈禱吧。」丈夫就在此刻相信了主。
人發怒的五大原因
各位,這個脾氣可以是我們個性中的軟弱,我們其實可以從主耶穌身上得到醫治。現在我們要探討為什麼人會發怒,我會以五個原因來總結。
漠視後果
第一個原因就是人們漠視了後果。加拉太書6:7說我們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發怒時,說了不應該說的事時,是會有不好的後果的。你對別人的傷害已經是事實了,當別人發怒時,你可以提醒他們。如果他們惡言相向,你可以告訴他們:「你傷害了我。」有些人發怒時,說出了會種下禍根的說話,然後他自己也忘記了。也許他也有後悔過,但忘記了。但受傷害的人並不會忘記,他們受的傷害是會持續的。
有次,有個女兒對她的媽媽說:「媽媽,如果我很壞的話,你會如何對我呢?」媽媽說:「你覺得我對你不好嗎?誰說的?」女兒說:「十年前,你經常說我壞。」十年前,媽媽的說話傷害了女兒。十年後,媽媽已經不記得,但女兒還記得。有人發怒時,我們是需要幫助和更正他。
藉著紀律來幫助
我們看看一個情況。有個很好的音樂家,他帶領大家敬拜,大家就像被他帶領到神的面前。很可惜在家中他的脾氣不好,而且對太太特別差。但他有一群很好的弟兄姐妹與他分享。有一個很誠懇的基督徒很想過聖潔的生活,所以告訴別人他的軟弱。弟兄姐妹便告訴他:「親愛的弟兄,更正你對太太的態度吧。你口出惡言對太太時,你三個月也不要再帶領大家崇拜。」
有次,他又發怒了,他坦白地跟弟兄姐妹說,所以此後三個月不再帶領大家崇拜。繼任的人帶領崇拜並不好,唱詩也會走音,那些愛音樂的人對這個情況很失望。但聖經也說:「我們到耶和華的殿去,我們便歡喜。」但這個人在這三個月中,每次到教會也是不開心的。三個月後,他再次帶領崇拜。有天他的太太又令他發怒了,他盛怒至極,所以又要再次停止帶領。
有時候我們需要一些人來幫助我們,幫助我們很嚴肅地對付的軟弱。
當我把生命奉獻給神的時候,我其中一個軟弱就是我也很容易發怒。所以我現在發怒時都會道歉。我很容易對兄弟和母親發怒,然後我對他們道歉。有時候,我們也需要別人的幫助。當然有時我們沒有朋友幫助,但如果你連這樣的朋友也沒有,你就是失去了神給你最大的祝福。你要找一些能幫助你的人,然後帶領你向朝聖的路前進。這就是第一個發怒的原因:我們對發怒的後果忽略了。
由於罪疚
第二個原因是因為罪疚。我有一個同事,他經常發怒,也經常論斷人。我對他說:「你這樣是有罪的。」
詩篇51:12中,當大衛了解自己犯罪時,他禱告:「求你使我仍得救恩之樂、賜我樂意的靈扶持我。」當我們的罪得到對付時,我們就能重新得到喜樂。如果我們有罪惡感時,我們也會容易發怒。
腓立比書4:7:「神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穌裡、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保守的意思就是防衛著你的心患。這種從神來的平安,令我們不會犯罪。當我們犯罪時,我們的平安便會失去。
歌羅西書3:15:「又要叫基督的平安在你們心裡作主。你們也為此蒙召、歸為一體,且要存感謝的心。」意思是讓基督的平安在你心中成為公證。如果你心中失去平安,這是一個非常清楚的記號,就是你出了毛病。
失去平安
有位牧師,他的太太認為牧師難以相處,牧師不僅經常埋怨太太,也埋怨會眾。
一次在他在講座在講道時,當場責罵會眾。他的太太請了一名年長的主任牧師來幫助他。最初他開始聊天時,所有事都怪責他的太太。但其後他也說出了真相。原來在他們訂婚以後,他便被徵召到軍隊攻打韓國。兩個星期假期時想回到美國,但實在太遠了,所以便到了日本。當時他感到孤單,所以召妓犯了罪。他一路也不能夠饒恕自己。當他回到美國時,他的未婚妻忠心地等待著他,最後他們結婚了。婚後太太發現丈夫是容易發脾氣的人。那件事的發展是他們的婚姻被挽救,因為他在神那裡得到赦免,接受自己和太太也寬恕了他,讓神的平安回到了他的心。
在座各位誰的心中充滿罪惡呢?你還未得到醫治,不要讓你的人生一直這樣過。神的恩典讓我們的一切之大,就連彌天大罪也不及恩典大。因為這樣的緣故,我們就可以不用懼怕面對罪惡對你的威脅。如果你們聽到你們身邊的朋友最終墮落了,我們所看他們的眼光是恩典的眼光而不是向他定罪。看到別人犯罪時,我們能夠做些什麼呢?如果這些人墮落了,我們要醫治他。
這是一些充滿教條規則的社會中,對於別人的錯誤我們束手無策。因為有很多時候,他們是這樣想的:「基督教充滿教條。」我們要按照聖經來服從我們的信仰,我們的重點是恩典。無論有天大的罪,神的恩典更大,所以千萬不要懼怕你的罪。這就是第二個原因。
由於在記憶裡的傷痕 第三個原因,就是在我們的心靈和記憶裡充滿傷痕。哥林多前書第十三章曾經有提過這一點,所以今晚我們不作多說。
由於特殊的壓力
第四個原因,因為一些特別的壓力,或者是家庭中的壓力,工作的壓力,或是經濟的壓力。我們生活在壓力之下,難怪有很多的怒氣。
在我們的同工之中,有很多年青人,他們的爸爸酗酒或吸毒。這些家庭的媽媽要額外工作來養家並受盡壓力。她們一再勞役自己在工作。當她們回到家中,酗酒或吸毒過後的丈夫對她們不好,所以媽媽對孩子常常沒了忍耐,把壓力發洩在自己孩子的身上。
有時候,我們在工作的前夕會很緊張。你有遇過這樣的工作嗎?就算盡了力,但還是出了問題。而且你的上司竟然對下屬發脾氣。他是不對的,因為大家有很大的壓力,所以這不是藉口。因為發了脾氣以後,後果是可怕的。各位,我們遇到壓力時,是有三個解決方法的:
遇到壓力的三個解決方法:
一.採取應付的具體行動
第一,要做一些有建設性的方法。假如我們發怒了,我們要立刻道歉。
你有想過嗎?這樣做的話,事情是可以改變的。當我在工作中也遇到很多壓力,所以我告訴孩子們:「萬一我發怒了,這不是你們的錯,因為我最近真的遇到很多的壓力。」作為父母有很多壓力時,與孩子相處的時間也會彼此譴責。因為孩子的思想是幼稚的:「因為我做錯了,所以令到父母對峙。」令他的人生也有這樣的思想。
所以我們要十分小心。有時我們的所作所為會影響到孩子的處事方法。有時候我們犯錯時,對小孩子認錯是為難的事。特別在孩子小時候,我有很多的藉口逃避自己的過錯。小孩子看見了,便有樣學樣。他們會認為如果發怒了,便可以責罵人;假如我們發怒了,就能令別人得到改正。有時候我們會想出很多藉口令自己不用道歉,但道歉是必須的。
有一個偉大的講道家。他很喜歡種花,這是他的喜好。有天回家,他發現小孩子破壞他的花。他當時很憤怒,他處罰了他的兒女。兒女們回到房中哭泣。突然間,他們聽到爸爸的腳步聲靠近他們的房間。於是,他們很害怕。但他竟然對小孩子們說:「雖然你們不應該把花摧殘了,但我也做錯了,請你們原諒我。」孩子們都很驚奇,其中一個小孩子有寫日記的習慣,他說:「因為這件事對爸爸產生了敬意。」
人人都會做錯,假如你們的領袖和帶領者做錯了,我們可以怎樣處理呢?他可能不會願意認錯,但別人已經對他失去了尊重。
二. 與朋友分擔
第二,與朋友分享。箴言經常提及朋友能夠幫助我們。但我們如何從朋友中得到幫助呢?傳道書說如果有一個人跌倒了,但沒有朋友提起他,這是多麼可惜啊。我們需要朋友。
加拉太書6:2:「你們各人的重擔要互相擔當。」第三節又說:「人若無有、自己還以為有、就是自欺了。」
各位,說到擔子和擔當,就是奴隸的工作。保羅說:「你以為是擔當,但其實是沒有,你是自欺欺人,其實你是一無所有。」如果你是一個真正的基督徒,你一定要擔當朋友的擔子。在一次我們很需要朋友的時候,我們可以把我們的壓力與朋友分擔。
三.花時間與神相交
如果你在巨大的壓力之下,最重要的事就是把壓力和重擔卸給我們的主。
彼得前書5:1:「你們把一切的重擔卸給神,因為祂顧念你們。」詩篇55:22:「你要把你的重擔卸給耶和華、他必撫養你。他永不叫義人動搖。」
腓立比書4:6-7:「應當一無挂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神。」當你們把需要告訴神時,你會有什麼後果呢?第七章這樣說:「神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穌裡、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
大概在20年前,在我的事奉中遇到了空前巨大的危機。我們的同工很有團隊精神,但團隊中出現分裂,因為我是領袖,所以應該負責任。我們在巨大壓力之下失眠。於是我做了兩件事。在那些失眠的日子,我到神的面前等侯祂。當神給我力量的時候,我開口讀出他的話語。有些日子,我遇到很大的壓力,於是我在睡前告訴主:「我壓力太重,力不能勝。我真的沒有辦法了,但祢知道如何解決,我把我的重擔交給你。」結果神真的賜下恩典。
在這個危機中我學會一個原則,就是在發怒的時候、在你開口與別人對話前、當一切引誘你發怒時,你應該先與神對話。其實我們是神的兒女,因為我們做每件事的原因是神讓我們去做的。所以我們未曾面對人前,我們要先面對神。
記得新婚之時,我與太太的性格並不相同。最初幾年我們要相互習慣,這是一件困難的事。在37年中,我們有一個原則,就是如果我們之間有了困難,我們不要睡覺,我們要聊天。那段時間,神教會了我一個原則:「用你的耳聽別人說話,用你的口說話,但心中與神對話。」所以,當彼此辯論時,你要對神說:「幫助我吧。」當在辯論之中,把神帶入這個過程中,會因為神的緣故而收斂脾氣。神的出現調節了我們的怒氣。
所以我們要把一切的重擔交給神。過去幾天晚上,我們也說過,我們真的需要時間與神相處。無論我們遇到多少的壓力,我們總要找到時間與神相處。各位,因為有壓力,所以我們有了第四個發怒的原因。
不夠休息
第五個發怒的原因是不夠休息。如果你不夠休息,你會很容易發怒的。南華早報曾經報導,因為工作的壓力大,所以很多中國人也不夠休息。很多人認為睡得多是懶惰,睡得不夠的人是病徵。我們發怒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不夠休息,因為面對很大的壓力。
以利亞經歷身心俱疲的爭戰
列王紀上18和19章提到以利亞先知的爭戰。他在戰爭中得到勝利。但他聽到邪惡的王后要加害他,於是他要逃命,並且情緒低落。神問他:「你要作什麼呢?」他說:「我要求死。」偉大的先知雖然得到勝利,卻因為某些事情而情緒低落。很可能那次的戰爭令人身心俱疲。
司布真是偉大的講道家,他也遇到情緒低落的時候。他有時候遇到艱巨使命前會情緒低落。有次,我們去一個退修會,神讓這個會成就很大的工作,令那次的領袖做了一個令人驚訝的好事。他連睡覺的時間都沒有。但神在這次退修會中賜下奇妙的能力讓他帶領我們。接著他回家。當他的孩子哭泣時,他大聲呼喝小孩子,因為他經過艱巨工作後,他的神經已經很緊張了。
患病之後令人容易發怒
有時候,我們也會經過了類似情況後容易發怒。例如生病後,情緒會比較低落。所以我們認知這樣的情況後要對症下藥,然後休息,重新調較生活的時間表。
我的女兒在斯里蘭卡搬到我的家中居住,因為她剛剛生了孩子。當我看到女兒照顧兒子時,我看到了作為母親的心血。所以我明白一個好丈夫要經常對太太說:「平常你照顧孩子很辛苦,所以你出去與朋友輕鬆一下吧。」我有一個好女婿,他對我的女兒十分好。星期日禮拜完結後,他對我的女兒就是這樣說的:「你去約朋友做個小聚會吧。」各位作為丈夫的,要是你們已經有小孩子的話,請體諒你的太太,讓她們可以輕鬆一下。
各位,以下我們要說到過聖潔的生活是怎樣的。哥林多前書9:27:「我是攻克己身、叫身服我。恐怕我傳福音給別人、自己反被棄絕了。」要抑制怒氣,我們要實行這樣步驟。我們要如何改變呢?13:5最後部分說:「愛是不計較人的惡。」這是第三原因,我們說到為什麼會發怒。
以「錯處不算為重要」來處理
不計較這個詞語是什麼意思呢?不計算就是不計較。在會計上,假如有了個交易,一定要寫下,或是輸入電腦,這樣你就能以後查看。
基督徒面對人對他的傷害,不要記下來和計較。因為神在基督裡寬恕了我們,祂不會對我們的罪一一計算,同樣,我們也不要計較別人對我們的過錯。我知道,別人傷害我們之後是很難忘記的,但我們可以把事情放下嗎?這件事已經成為錯誤了,我們不要再受到它的折磨。
保羅列舉了兩個要原諒別人的原因,其中一個是因為神把祂的大愛降臨在我們身上。第二個原因就是神能把不幸的事改變成好事,這樣我們就不再受傷害了。所以我們不能夠再心中抱怨。
有些人說:「我原諒你了。」但雖然是原諒了,但傷害是一生的。那個人比神更偉大嗎?如果你是神的兒女,沒有人能夠傷害你一生。要是有,那是你自己。只要將自己向神開放,神能夠把不好的事變成益處。如果不好的事都變成益處,那麼你為什麼還在生氣呢?
有時候,在我們思想中,也許是傷痕纍纍。因此我們要把這些傷痕交出來,讓神醫治你。如果你失業了,或是要離開教會,想回以往的情況時,你帶著傷痕纍纍。你在離開前不處理好的話,你便會把這些傷痕一同帶走,並一直重蹈覆徹。因此,我們要在離開前讓神醫治我們。
我作為總幹事,人生中最困難的事便是要跟離職的同事會面。有些人離職是很生氣的,要是想醫治這些人的話,我便要作一個離職會面幫助他。假如他對我們的工作不開心,離開前他便跟我們訴說。他把傷痕和不開心的事帶走的話,以後他們的人生中也一直會受到折磨。所以我們聊天時,要忍受他們的怒氣,但當我聽完以後,我兩個星期也不開心。不過只要能夠幫助他就可以了。
有個作者寫了一本書,書名是《一個僕人領袖的心情》。書中說:「假如你把重要的領袖職位交給另一人的話,你便要留心看看他我心中有沒有未曾解決內心的傷痕。假如他的內心傷痕纍纍,他來到新的工作地方有類似情況出現的話,這個領袖便會再次及怒。結果在新的地方也受到莫大的傷害。」作者說:「艱難建立的工作,以往的心血也被毀。」
基督徒見證的鑰匙
有時候,我們盡力幫助一個人時不被理會,這真是一個不愉快的事。
我也曾經經歷過類似的情況。這個人真的很令我受傷,他對我有很多的控告。所以我要回答他,而我的答覆得到公證的接納。所以別人安慰我:「這不是你的問題。」雖然我是清白的,但也會有怒氣。過了一段日子才能清走。我告訴朋友:「不知怎麼辦。」他們說:「不如你跟他再次聊天吧。」我嘗試了,但他不想與我聊天。
但你知道發生什麼事嗎?我釋懷了。他不想與我聊天時,我明白到我現在是清白的。聖經說:「若是能行,總要與人和睦。」所以要把每一個控告,用行動變成有益的。我把不愉快的事寫下後,便把這張紙燒掉。我終於釋懷,也把不好的事情變成有益的事情。
不要讓這些不好的事情困擾你。這就是鑰匙。在你困難中,容許恩典的介入。就像羅馬書8:21所提及:「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
我們可以「不計算它」
有次,我與太太一起寫聖誕卡。他寫聖誕卡給某曾傷害過我的人。太太問:「你寫給這個人,你記得他是怎樣對待你嗎?」我回答:「我忘記了。」就如羅馬書8:28所說:「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39節也用同樣的字眼:「是高處的、是低處的、是別的受造之物、都不能叫我們與神的愛隔絕。這愛是在我們的主基督耶穌裡的。」雖然你的生活中有些不好的事,但神能把不好的事變成好的。
不要讓怒氣影響你,有時撒旦會提醒你,牠希望在你心中點燃怒火。我們不容許牠繼續在我們心中點火。我們不要計算別人的錯,神能夠對我們的罪能夠忘記,我們也要這樣做。
要是有些人傷害了你,你一定要忘記。因為我們的中心是「神的愛是如此偉大的」。祂我愛在我們心中運作,給我們力量以勝過怒氣。在我們的本份上,我們要作一個決定,靠神的恩典,我要勝過憤怒。我要實行這個決定,你們能夠這樣做嗎?當我們默默祈禱時,讓神的真理應用在我們的人生中:
神啊,求你用聖靈的能力,令我們每一位能夠得到力量去寬恕,像主耶穌一樣,在發義怒時才發怒。拒絕撒旦在我們心中點燃怒火。奉主耶穌之名禱告,阿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