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異恩典》與約翰紐頓

《奇異恩典》與約翰紐頓
一套有關威伯福斯 (William Wilberforce)的影片《奇異恩典》(Amazing Grace) 1月23日全球上映,其中提及的是約翰紐頓與威伯福斯之間 關係。
今年不單是馬禮遜來華二百年,也是記念紐頓逝世二百周年,更是英國國會通過禁運奴隸法案二百周年。一套有關威伯福斯 (William Wilberforce)的影片《奇異恩典》 (Amazing Grace) 即將在全球上映,其中提及的是約翰紐頓與威伯福斯之間關係。

不少基督徒對紐頓的印象,停留於他只是聖詩《奇異恩典》的作者而已。1725年出身自倫敦的海員家庭,母親於6歲時過身,11歲隨父過航海生活,先後出海6次。1743年,他加入 海軍為見習生,過著放縱生活;後來因為逃船而降職,輾轉發展之後,他更淪為西非塞拉利昂一位販賣奴隸商的僕人,遭受不人道的對待。1747年,他遇上一艘父親朋友的船隻, 並於翌年獲救返回英國,脫離了如同奴隸一般的生活。航程的風浪,促使紐頓轉向神呼求,帶領他悔改回轉。    抵英後,紐頓繼續從事航運,直至1754年。當紐頓更深入研讀聖經,他認清當時販賣奴隸的商業活動有違信仰的精神。1755至1760年,他轉為在利物浦任職海港勘測員,期間紐頓 自修研習希伯來文與希臘文。紐頓對信仰的委身,及對聖經的熱愛,皆因他深受懷特腓 (George Whitefield)與衛斯理的影響。1764年他被聖公會按立為牧師,在奧尼 (Olney) 牧 養聖公會堂會達16年。當紐頓54歲時,他轉往倫敦牧養一間名為St. Mary Woolnoth的聖公會堂會,有27年之久。    紐頓與威伯福斯的交往,緣於1785年當時年25歲的威伯福斯經歷靈性更新,打算離開政圈,不再作國會議員,投身宣教行列,他錯誤認為「屬靈」的事比「屬世」的事重要得多。 威伯福斯走訪紐頓,然而,紐頓勸他不要離開國會,紐頓寫信向威伯福斯說:「上帝是為了國家的益處而高舉你。」經過禱告與思考後,威伯福斯決心留在國會,從而開展了廢除 奴隸敗賣的立法過程。1787年,威伯福斯在日記這樣寫 :「全能的神在我面前放下兩個偉大的目標 :禁止奴隸交易,以及移風易俗。」(《一生的聖召》,50頁) 威伯福斯對社會公 義的深遠貢獻,部分源自一位細心聆聽、柔和近人的紐頓,從而使威伯福斯認定其一生奮鬥的目標。    若從個人功績而言,紐頓一生能名聞於世的,只是家喻戶曉聖詩《奇異恩典》作者,或只是傳奇式悔改歸主見證而已。其實,紐頓作為「使命導向式領袖」(Missional leader), 他鼓勵不少人進入公共空間,彰顯基督的臨在,正是華人教會領袖要學效的。

紐頓墓誌銘刻字,正好見證其一生:「約翰紐頓,為上帝辦事,曾放棄信仰與生活放縱,在非洲做奴隸的僕人;卻靠著我們救主耶穌基督的豐盛恩典,蒙保守、挽回與寬恕,並受 委派宣揚他曾破壞的信仰,有16年在奧尼,及28年在此教會事奉。」  

讓世界聽見基督教的聲音

你一次性或持續的支持,能讓任何人都能免 費閱讀《基督日報》的所有內容。

⽀持優質基督教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