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指出香港是一個中西結合、傳統與現代相融的城市,在一個歷史和地域縱橫交匯的節點上談家庭問題,有很大的啟示作用。中國人社會重視「家和萬事昌」,但此傳統觀念受到社會的急速轉變和西方價值的全球化浪潮衝擊。
人口結構轉變
他指出首先人口結構的改變,香港人口老化,現時65歲人口佔12%,估計到2031年將增至25%,85歲或以上長者將是現時三倍。中國人傳統強項居家安老,而不是寄居老人院舍,如何讓長者安度晚年,享受家庭之樂,將會是香港要面對的一大挑戰。
另外是女性從事工作者持續上升,1971年是42.8%,08年是53.4%,反映女性比以前經濟獨立,也分擔家庭的開支,雙職家庭日趨普遍。
同時,香港目前生育率只有0.9%,處世界低水平,不少夫婦不生育或少生孩子,結婚年齡及婦女生第一個嬰兒的年齡中位數相比1981年遲了5歲。
此外,不少研究亦發現年輕一代越來越接受非傳統的家庭關係。
家庭結構轉變
唐指出家庭結構產生轉變,首先是傳統大家庭減少,改爲以核心家庭為主,第二是單親家庭和跨境家庭數目增加。如何維繫不一起居住的親屬之間的關係,保留華人社會那種較爲親密的家庭關係,是香港社會另一個挑戰。
他提出三點需要注意:首先是長者的照顧,隨年齡增加,他們的健康和醫療問題變得更加突出,需要家人在起居生活上多加照顧;第二是女性較難平衡家庭和工作的需要,很多婦女同時肩負工作和照顧家人、打理家務,特別一些低收入家庭的婦女還要同時照顧長者和教養未成年兒女,壓力很大,要加強對這些職業女性的支援。
唐指出第三點需主要的是照顧兒童,香港很多家庭需要超時工作,未必有足夠時間照顧幼童和關係子女成長的需要。有調查反映了現時香港家長面對的三個主要壓力,首推工作時間長,其次是子女管教問題。這是由於得不到適切的支援如親人協助、幼兒托管服務、缺乏家庭教育或溝通技巧有關。而這亦是現時很多青少年問題的癥結。
他最後提出可循以下多個方面探討如何強化家庭價值,提倡跨代家庭承擔: - 如何鼓勵子女實踐中國傳統「孝道」,使老有所養,促進居家安老; - 如何幫助和鼓勵年輕家庭繼續維持與父母的緊密聯繫; - 如何強化家庭支援措施,推動跨代共融; - 如何保留和推廣華人文化中強調家庭照顧、尊老愛幼、家庭融洽、鄰里互助等重要價值,促進「家庭為本」的社區支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