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可治疗情绪? 调查发现减少埋怨神助舒压

宗教可治疗情绪? 调查发现减少埋怨神助舒压
自我饶恕舒缓抑郁创伤情绪。(图: pexels)
面对社会不安及严峻疫情,宗教应对有何正面价值?基督徒宗教心理学学会进行有关调查并于3月27日 举行发布会,发现宗教应对整体能舒缓情绪压力,但有些宗教应对方法却产生反向效果。

不同宗教应对方法 呈现正反效果

基督徒宗教心理学学会去年10月中至12月底进行调查,探讨宗教应对策略是否有助基督徒的抑郁、焦虑情绪、创伤后压力反应,收回有效问卷200多份。

香港中文大学心理学系退休副教授陈天祥分析指,运用宗教应对越多出现以上三种情绪反应越少,例如"与神合作解决问题"有效纾缓抑郁;但有些宗教应对却出现相反效果,如"自我主导处理不靠神"令抑郁情况恶化;另有受访者认为宗教应对果效不足,查实是该些人士自认没压力不需用宗教来应对。

减少对神埋怨有助舒缓抑郁

至于宗教应对与性格、个人背景的关系,发现清除性格及个人背景因素之后,宗教应对能力仍然有其影响力,例如撇除了"认为神忽略了我"的主观认知,结果仍然显示 "经历到神在属灵上对我的支援"。

陈天祥建议,基督徒减少对神的埋怨,提升个人心理质素抗逆,对社会不安保持乐观感恩的心态;应对疫情以自我饶恕、乐观及感恩态度,两者是舒缓抑郁、创伤后压力、焦虑常用的宗教应对元素。

他总结该次研究时指出面对逆境出现正负面的态度。正面是逆境中可凭信仰舒缓压力,例如领悟逆境的属灵意义,逆境中能够确信及感受神的看顾;其次是帮助人并且减低怒气与人保持和睦,避免埋怨神离弃神靠自己。这些元素放诸于不同逆境来处理都有相同效果。

负面态度如把责任交给神、逃避注视问题等,这都无助舒缓压力却增加问题严重性。

在答问环节,有被问到宗教应对方法是否犹如药物,在逆境中具"消炎"、"止痛"的功效,以及如何强化宗教应对能力?

陈天祥回应,纵使是药物也不一定达到医疗的效果,而宗教应对方法是非药物的治疗,至于强化宗教应对能力,可以参加性格改变的课程、正能量的训练等。

让世界听见基督教的声音

你一次性或持续的支持,能让任何人都能免 费阅读《基督日报》的所有内容。

⽀持优质基督教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