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调查发布后,很多学者也发表意见,建议我们应如何协助大学生处理压力,或希望政府可以增拨资源投放在大学辅导服务。这些当然重要,但我认为更要紧的是找出他们压力的源头,然后对症下药。为甚么好像大学生自杀的新闻在近两年不绝于耳,是否学业的压力真的那么大?是否香港的老板那么无情或是他们的要求过高,以至总不喜欢聘请刚毕业的大学生?还是有甚他原因?
压力这词语,对我来说并不只有负面意思,我觉得压力绝对可以成为"推动力",因为每当有压力的事情,某一程度上是反映我紧张那事情,例如:我在刚过去的三月考了普通话国家水平测试,本来我对于学习普通话是没有压力的,但当半年前交了考试费后,压力立刻来了,每一天我也很担心会否合格?
为了应付压力,我通常有以下两道板斧,第一:"解决难题法",即是视我这次投考普通话是一项难题,然后,我把所有精力集中寻找解决方法,我报考了相关的普通话课程、求教了一些以往拿取高分的朋友、设下每天温习的时间(在考试前的两个月开始每天温习两小时),我发现原来当我们愿意寻求方法时,你的信心会因有所准备而增加,继而压力也会减少。第二:"逃离现场法",这当然不是消极的逃避或永远的逃避,我的意思是短期内完全从这问题抽身,若你是面对学业的压力,大得几乎要死,既然你有这"灰"念头,倒不如完全逃离数天或一个星期,很多时我也发现这段时期可以令你养足战斗力再战江湖。
各位大学生,你们也分享了你们的压力源自学业、人际关系和经济三方面,吕sir建议你们用"解决难题法"尝试积极找出解决办法吧!若是对"学业"有压力,那就尝试找一些同科的师兄师姐求救,他们一定能教导你一些有效的方法,让你行少很多冤枉路,好好备课和上课,不要再像我认识的大学生――八时半的课一定不上、闷的课一定不上、有私人补习的外快时一定不上,那你们的学业当然不会好了。若你的难题是"人际关系",我真的建议你多参加些课外活动,或是参加大学辅导处所举办的工作坊,多点了解自己和沟通的技巧。若是面对"找工作"难题,那你们就更应好好的在大学时装备自己、增值自己,我曾经看过两位大学生在等待面试,一位充满自信心,另一位我看到他时也感到他有很大的压力,当然了,虽然两位也是刚毕业的大学生,翻著第一位那厚厚的"个人档案",内里有不少不同范畴的证书,第一位却只有两页履历。
你的压力大吗?恭喜你,因为你将会有很大的推动力,关键是你如何把握了。
吕宇俊 (吕sir)小档案 吕sir童年时充满埋怨,因为他的爸爸及祖父也是吸毒者,母亲在他三岁时已改嫁另组家庭,他由祖母靠著综缓金过活。他自己也曾误入歧途,中二时加入黑社会,中五时更取得会考0分的成绩。但上帝没有离弃他,安排很多天使对他的扶助,他回到教会重拾书包发奋向学,重考会考考获19分,更顺利升读香港浸会大学取得一级荣誉毕业,毕业后再到香港中大大学完成道学硕士(M. Div)课程。在2006年更获得香港十大杰出青年的美誉。这几年更主动推动通识教育及理财教育,协助无线电视、香港电台、《都市日报》推动通识教育,也协助保险公司推行理财教育,更是香港青年事务委员会委员。这四年分别到教会、学校、各类机构分享讲座超过三千场。
(欢迎和吕Sir联络,电邮:principal@graceyard.edu.h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