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此次东马布道会中,天韵团员邱逸萍勇敢的将自己近年来不为人知的故事摊在众人面前。加入天韵服事已有20年的邱逸萍,三年前因为儿子赴美求学、先生前往中国工作开始,陷入忧郁的深渊,接著婚姻亮起红灯,更让她备受煎熬。她戏称自己变成"双面人":独处时,她不可自拔的陷入黑暗;但在与弟兄姐妹、天韵同工相处时,她又感到人生还有盼望。在反复的情绪中,她发现自己开始记不得歌词,表演时唱著唱著突然就忘了下一句,若不是靠著其他团员暗中的提词和掩饰,她可能就要在她最熟悉的舞台上出糗了。在低潮期间,她耳边常浮现不知哪来的声音,嘲笑她是个失败的人,这声音挥之不去,更影响了她对自己的看法与生活,即使后来儿子与丈夫都回到身边,仍然无法跳脱忧郁的阴影,直到她再次将自己完全交托给神。
"在准备天韵四十五周年音乐会的登台服装时,那嘲笑的声音又来了,我向神祷告呼求,求祂挪去这样的折磨,我不想再这样继续下去。神听了我的祷告,从那个时候开始,我逐渐发现自己在听课的时候,从第一个字到最后一个字,都可以集中精神,而且我的心思不再如多头马车乱跑,控诉的声音离开了。"邱逸萍说。她接著演唱"以爱为翅膀",歌词中"黑暗是眼睛的牢房、忧伤是灵魂的牢房、主耶稣的爱是拯救的力量"激起了所有观众的共鸣。
在天韵四十五周年音乐会上,年仅4岁的陈翔以屡经病痛却单纯倚靠上帝的经历,揪紧了大家的心;在古晋的布道会上,则由10岁的黄慈恩与天韵团员许恩赐牧师合唱"祢的手永远比我大"。黄恩慈在15个月前被诊断出恶性脑瘤,在演出前,她已经接受了30次电疗、8次化疗,带上假发,撑著瘦弱的身子,她大声唱出天父对世人的眷顾就如同父母照抚儿女的需要,鼓励听众把忧虑尽卸给天上的父神。
此次东马行成员,结合了天韵、Sunshine Singers以及昔为天韵团员,现在致力于诗歌词曲创作的叶薇心。叶薇心坦言,起初很难转换心态再回到舞台上唱歌,练习时面对大量的肢体表演动作、角色的拿捏更显紧张"但神的安排自有美意,这次节目的诗歌、短剧触动了许多观众去思考人生真正重要的是什么,我们又该如何过这一生。"此行天韵除了在教会里布道,在美里与民丹还把布道会拉到高尔夫球场俱乐部、篮球场上热气蒸腾的室外,对团员的应变能力与体力都是一大考验,但到场的观众依然塞满了会场。
虽然马来西亚是回教国家,宣教多受限制,但近年来天韵在马来西亚分会的联系下,与当地的华人教会多有合作举办音乐布道会。东马教会风闻天韵在四十五周年时在台湾各地举办"天韵工作坊"、"诗歌合唱观摩比赛"等一系列协助教会培养音乐宣教人才的事工,产生在当地鼓励青少年起来以音乐宣教的想法而向天韵请益,也为未来天韵与马来西亚教会的合作立下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