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衡歪風

抗衡歪風
香港商場造鬼怪氣氛迎萬聖節。
近日,巿面又推出一連 串“Halloween”扮鬼的宣傳,身為基督徒對這活動不應掉以輕心,因其背後源自鬼魔邪靈的作崇,叫人對玄妙、虛渺、神秘等思想趨之若騖,由於疏忽考據其背景,曾有老師表示 後悔在學校舉辦此類活動。現在,不少學校已改變做法,為免除學生心靈受污染,便舉辦其他正面而健康的活動,抗衡萬聖節的風氣。

“Halloween”這個字原意是「萬聖前夕」(All Hallows’Eve),乃指萬聖節前夕,即十月卅一日黃昏,在踏入十一月一日萬聖節前的特別時刻。“Hallow”在舊式英文解作「聖人 」之意,為何這個日子叫做萬聖節?原來是在主後七世紀邦尼非教皇所制定的日子,他將五月十三日定為紀念聖人的日子,一則紓緩過多聖人須被紀念或封冊的困難;二則藉此消 除天主教徒受異教鬼節的影響,到了主後835年,教皇貴格利三世將這日子改為十一月一日,即今天的「諸聖日」。

但可惜,世界上不同慶祝這節日時,仍然離不開主前八百年的居爾特人的風俗與鬼神之說(Celt’s Festival)。由於居爾特人(即愛爾蘭與蘇格蘭的先祖)傳統有一種慶祝,名 叫“Samhain”節日,用作慶祝夏令己盡,冬天將至,適逢收割完成,他們便會獻祭神靈,在居爾特族的神話中“Samhain”乃是死亡之神,他們相信這節令正好是在世的人與死去 的人最接近的時刻,已逝的親友可以附在動物身上還魂,黑貓就是最常見的標誌。為著祭祀死亡之神,後來演變成向逐戶募捐收集祭品的行動,為免這種思想影響教徒,教皇特別 定立「諸聖日」,紀念世上眾多的聖人,可是並不成功,時至今天,許多人在萬聖節日所表現的,並非紀念聖人,仍無法脫離居爾特人鬼神說的陰影,強調鬼魂附體,四出遊蕩嚇 人,陰魂不息等思想。

因此,筆者認為基督徒面對這類節日時,須有屬靈敏銳的觸覺,辨識這節日背後的靈界意義,現建議下列的「三不」行動,以抵擋撒但技倆:

〈一〉不盲從附和──基於這節日容易使人聯想鬼魂活動,像中國人的盂蘭節似的,不期然引入誤墮魔鬼陷阱,終日被邪靈鬼魔的思想困擾著,無法自拔。

〈二〉不助長迷信──由於鬼魂邪靈學說眾多,議論紛紛,許多人談論起來,古靈精怪,無奇不有,更說得眉飛色舞,言之鑿鑿,聽者心動,趨之若騖,結果抱著「寧信其有,不 信其無」心態的人,做起事來諸多忌諱,不再正視問題者,大不乏人,可見迷信帶來的禍害非同小可。

〈三〉不樂極生悲──每逢萬聖節日均出現多人湧現街頭,扮鬼扮馬,四出奔跑,說話粗言穢語,易生磨擦;另有酒吧流連者,舉杯痛飲,醉後撩事生非,結果累己害人;還有年 青人參加什麼「俾面」派對或「狂野」派對等,更是罪惡溫床,吸毒、打架、販毒及誤交損友等,比比皆是。

最後,筆者建議教會、機構及學校,在萬聖節日來臨前,一則向學生或朋友解釋這節日扯上靈界關係的由來;二則可以舉辦活動或節目取待之。感謝神!本月份將有兩項大型基督 教活動值得信徒與非信徒一起參加的,就是由金像提名導演米高亙特傾力之作──

「奇異恩典」勵志電影,內容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締造愛與釋放的故事。另一項活動乃由影音使團主辦之大型歌舞劇──「方舟東遊記」,內容生動兼生趣,詳情可留意壁板之海 報。上述活動較萬聖節之古靈精怪、恐怖驚嚇活動來得有意義及健康,大家可積極邀約親友出席,獲益匪淺。

讓世界聽見基督教的聲音

你一次性或持續的支持,能讓任何人都能免 費閱讀《基督日報》的所有內容。

⽀持優質基督教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