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大哂?自由大哂?

吳志森先生的大名,在香港只要稍為有點文化或甚至關心社會、教育、時事的家庭主婦都認識他。誰有他那麼幸福 ,在香港電台,一個星期有五天,每天有三個小時的言論發表的權利,最近還客串傳媒春秋,明報及蘋果日報更常常看到他的大作。11月7日在蘋果日報,他就發表了一篇題為「23 條的刀早已懸在頭上」的文章,討論的議題是最近「住好的」售賣「拾肆K」T恤和明信片,而吳志森認為, O記竟然調動超乎比例的警力,又預先通知傳媒,高調上門拘捕有關人 士如店員店長設計師,是反映出香港社會充滿傳統上道德上政治上法律上的禁忌,是有違創意自由的「美好」原則! 筆者也是一個創意教育工作者,(請參看網址:www.athink.org),在對學生進行創意教育時,創意教育的目的也是針對「解難」而進行的,筆者也認同在激發創意的第一個階段時 ,可以讓參與者天馬行空,接近毫無禁忌(粗口污穢說話就不可以了吧,因對整個群體討論毫無建設性幫助,而且男女生一起討論,一個起碼的互相尊重底線也要有吧!))多麼 新奇古怪的念頭都可以發表,但在第二個階段,到選擇解難的方法或答案時,也必須遵守合情合理合法可行性最高及合乎整個群體道德價值的出路! 而且真正好的創意是向着真、善、美、愛的方向走的,那些包含着假、惡、醜、恨的創意,對啟發下一代的思想,培育下一代健全祟高的心智有幫助嗎?作為教育工作者能不對下 一代予以諄諄善誘,使學生向着正路而行嗎? 筆者曾經和學生討論「賭波應否合法化」?用創意教學法,的確能令學生立即生氣勃勃,爭著發言,其間不乏創意和發人深省的觀點,師生關係也拉近了,但最後一定要以價值教 育作結;因為有個別學生真的很認真的認為「賭波可以創業興家」,「不賭不發達」。 再多舉一個例子,作為教育工作者,對小學生或初小什至高中學生,在進行品德價值教育時,討論到交友,戀愛,性愛等的問題時,在他們經過充分的討論及思考後,老師是否可 以全無立場,任由他們選擇自己喜愛的做法?難道現在的傳媒在這方面所傳遞的信息,還不夠令他或她們滿腦子「自由性愛觀」,任憑己意而行的思想嗎? 所謂嚴守「價值中立」的品德教育的價值澄清法,完全是個神話,教育工作者怎能在品德價值教育中,沒有自己的立場和看法呢? 我們要教出一群怎樣的學生?就是愛己、愛人、有多元思考能力、有積極正面思想(不輕易放棄或自殺)、有道德勇氣、敢於追求夢想、有祟高品格的學生! 作為教育工作者,我要以極嚴肅而鄭重的口吻跟吳先生說:不是一句創意自由,打破禁忌,就可以胡作非為,我們是活在群體中,群眾中是有些共同認信的真善美愛的價值,要共 同遵守,和互相尊重的! 作者為思考學園主席(www.athink.org)
讓世界聽見基督教的聲音

你一次性或持續的支持,能讓任何人都能免 費閱讀《基督日報》的所有內容。

⽀持優質基督教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