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葛培理牧師出生在北卡的夏洛特(Charlote)城,他於1918年出生,如今已有86歲的高齡。佈道是一場屬靈的戰爭,當初不免有些擔心他的體力。那幾天,天氣晴朗,葛牧師靠著神所賜的力量,三天佈道會中共有二十一萬人次參加,決志信靠耶穌的人共有七千多人。最後一天的聚會中,他向聽眾宣告說:「倫敦的人很愛我,我想再回到那裡去傳福音!「立刻響起了一陣熱烈的掌聲。這句話充份顯明葛牧師熱愛人的靈魂,以及遵守主耶穌傳福音的大使命堅定不移的心志,真令人肅然起敬!
那三天的佈道會,我每天都去參加了。首先我將三天中所聽到的摘錄點滴與大家分享:
第一天(六月二十四日下午七點半開始),葛培理牧師以「約翰福音」三章中的一位名叫尼哥底母(Nicodemus原文意即百姓中的得勝者)為主題,傳講「重生之道」。尼哥底母是法賽利人,他是知識份子,他是官,……有地位,有錢財。在人的眼中,他有社會地位,衣食豐足,令別人羨慕,但是他心裡虛空。於是,他夜裡去見耶穌,為要避免別人的閒言閒語。
當耶穌對他說:「你必須要重生。」他詢問說:「人已經老了,如何再進母腹重生呢?」耶穌就以風為喻,解答這一個福音的奧秘。在短短的對話中,從耶穌的一番談話,他對生命的短暫、心裡的虛空、內心的歉疚,無形中就脫落了。在遇見耶穌的那一天晚上,他終於得到一個答案,他得到了新的生命。如果你從「約翰福音」看到第十九章,在38節記載:「又有尼哥底母,就是先前夜裡去見耶穌的帶著沒藥和沉香,約有一百斤前來。」耶穌在十字架為世人捨命,尼哥底母顯出這樣的愛心,由此可見他是一個有新生命的人。
第二天(六月二十五日下午六點開始),這一天節目很豐富,有精彩的音樂歌唱。葛培理牧師傳講的主題「一個少年的官」,在「馬太福音」和「馬可福音」中都有記載。這位少年的官跟尼哥底母不同。人是看外表的,神是看內心的。他是跪下來問耶穌說:「……以我當作甚麼才可以承受永生?」但是他的心裡卻貪愛錢財。如果他的錢財愈來愈多,他想承受的永生也愈來愈不容易。耶穌要他做兩件事:一是將錢財分給窮人;二是立刻跟隨他。葛培理牧師說:「這位少年提出了一個極重要的問題,然而他知道,他卻不照著耶穌的話去行。」於是,他憂憂愁愁地走了。
第三天(六月二十六日下午三點半開始),葛牧師傳講「挪亞的信息」。這是記載在創世紀第六章。有關挪亞的故事,聖經其他地方和新約中出現至少有六次之多,是一件重要的事。古雲:「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鑑可以知得失。」神使用挪亞這一虔誠的信徒警告當時的人,再過120年洪水要來,淹沒這個世界。世人都置若罔聞。挪亞遵照神的吩咐造方舟,使他一家八口脫離了洪水之災。葛牧師說:「我在短短的幾天中,有兩次直昇機失事落在河中。」災難來到,是人難以想像得到的。他語重心長勸人要預備迎見神。耶穌的心是願意萬人得救,不願意人沉淪。挪亞時代的洪水之災,是世人前車之鑑,不可掉以輕心,要警惕自己以免遭受災害,喪失生命。
這次基督教聯合的福音佈道與1957年葛培理在洋基球場所主佈道大會有顯殊的不同之處:
場地在公園比較接近自然,參加聚會的人,有推著嬰兒車,一面推車,一面聽道;有的青年男女坐在公園的長椅上,依偎在一起,雖然不夠嚴肅,卻顯得自在是蠻可愛的;有的服式完全是回教徒傳統衣服,甚至還有包頭布的男士及婦女。
葛牧師說:「有一百個廣播和電視轉播這一次大會,我很感謝他們。」
這次翻譯人員特別,譯成不同語言,也是空前的一次。聽道的族群包括許多世界上移民來美的人。
此次福音佈道大會,在經濟面預算是:6,000,000除以7,000(人志)=80,000救一人的靈魂。葛培理牧師以誠以愛將福音的種子撒在千萬人心田裡,整個城市似乎都蘊藏著一股看不見的動力……一股使人趨向良善的動力。 人生都有一個終點。從終點到永恆這一段路程,在地圖上沒有人能找到,唯有從死裡復活的耶穌,才能指引人經過死蔭的幽谷,到達榮耀的彼岸。
****** 本專欄逢二、四更新,刊載俞敬群牧師作品《和諧之歌》。
俞敬群牧師:資深牧者,著名的華裔作家,於紐約曼哈頓牧會50多年;曾七次榮登世界名人錄(who's who in the world)殿堂。他一生出版過十一本書籍,其中《和諧之歌》為最滿意作品,該書被世界聞名的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所收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