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小慧:拆解何谓灵恩 神恩团体缘起与特色
圣神修院神哲学院教授郑小慧介绍天主教的神恩团体,神恩或称灵恩,该词源自希腊文"Charisma恩惠",指一种神恩或恩惠。
郑小慧解释,广义而言是天主、上帝、神所给予个人及团体的恩赐,也就是救赎与永生的恩宠。狭义而言神恩的意义是"出于恩宠的特恩与礼物",例如智慧、知识、信心、医治、奇迹、说先知话、辨别神类、解释舌音等。神恩获给予目的不是为了个人的圣化,而是为团体建设。
神恩或灵恩在新约圣经出现17次,在彼得前书4章10节出现一次,其余在保罗书信,保罗用此字时共可分为三种意义:1. "救赎"和"永生"的恩宠(罗马书5:15,6:23);2. 天主、上帝、神给个人(哥林多后书1:10)或团体的"特别恩赐";3. 用此字与"基督奥体"(mystical body of Christ)相联,它以复数的形式出现,指信仰团体的成员因著所得到的恩赐, 在基督身体内执行所有的职务和功能。
在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1962 1965)之前,天主教的神恩或灵恩的显示和运作,成了圣人们圣德的记号和证明传统神恩:耶稣会的创办人圣伊纳爵 ,他的神恩核心是服从;加尔默罗隐修会的会祖圣女大德兰,她的神恩是祈祷;方济会的会祖圣方济各的神恩。
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之后,神恩团体的特点:坚持团体的生活、款待客人一起分享生活的领受;大公精神是对其他新教徒开放,接纳不同 社会阶层人士重新发现在基督里的喜乐。
20世纪诞生神恩团体包括:神恩或称灵恩复兴运动,灵恩运动先由新教开始,直至1967年由美国传入天主教,现今被天主教确认的团体;其他有新布道团、共融与释放运动等。
龚圣美:基督受苦对现代人的意义
普世博爱运动核心成员龚圣美分享基督里合一的意义,并指基督受苦为现代人的痛苦成为正能量。她认为属灵的痛苦至高峰,是耶稣基督受苦与对人类表达的爱最高峰, 心灵最痛苦的一刻在受苦被天父摒弃,但耶稣截断这痛苦完成了救赎。今天人们面对身体疾苦,疫情下没法探望医院的亲人、年青人被父母误解等,都如像被舍弃的耶稣。
怎样去爱被舍弃的耶稣?龚圣美指首先认定这些痛苦就是这人,不要分析辨别这些痛苦, 也不要苦著地去爱;并引述法国天主教哲学家玛烈坦(J. Maritain)说:" 在上主内,痛苦与爱存在著绝对的合一。"她鼓励我们确信天主无限的爱,活在当下去爱,在祂的爱内合而为一。
龚圣美总结, 因著基督的受苦和爱改变了世界和我们,将我们的痛苦成为正能量,革新我们基督徒的生活。
香港基督教协进会神学对谈小组12月2日在圣博德堂举办"合一讲座:不同灵修传统的认识与对谈(一) 灵修与复和",讲员与主题为:龚圣美女士、郑小慧女士(介绍 普世博爱运动 Focolare Movement;陈荣丰牧师,范晋豪牧师(介绍 泰泽团体 Taizé Communit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