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院辦研討會 學者探討「80後」現象

教院辦研討會 學者探討「80後」現象
四位來自不同界別學者探討「80後」現象。
教院辦研討會 學者探討「80後」現象
聚會吸引約200名師生及來自不同階層人士參與,逼爆會場,氣氛熱烈。(圖:香港教育學院)
「80後」的「冒起」只是傳媒的炒作,還是一個各界必需認真解決的社會問題?「80後」參與社會事務的方式背後又有何意義?

香港教育學院日前舉辦一場研討會,四位來自不同界別學者探討「80後」現象。聚會吸引約200名師生及來自不同階層人士參與,逼爆會場,氣氛熱烈。教院社會科學系副教授兼The Roundtable理事會主席沈旭暉博士表示,參加者之踴躍,反映了社會對80後現象的關注。

青年組織Roundtable community在反高鐵事件上率先以「80後」這個名詞代表青年,該組織支部總幹事林輝先生會上表示,起初見只有菜園村民反高鐵,人聲單薄,所以用了大陸流行語「80後」代表青年,「豎起一支青年旗」,結果令社會對青少年重新定義。他認爲反高鐵事件是以往保育、民主及青年運動的總和,是青年人不滿政府側重商業發展,拒絕聆聽民間意見而引發延續的模式。

教院文理學院院長兼管治與公民研究中心聯席總監莫家豪教授指出,從今天80後的現象中,看得見年輕人對問題的批判性思考,並引發社會以不同的角度審視問題。他認爲政府應為年輕人願意關係社會事務而高興,應視他們為香港的未來。他說:「社會有沒有胸襟回應年輕人的提問、以及年輕人能否維持這種激情,則可能決定了香港能否尋找新路向。他還勉勵在座的未來教師,要學會接受學生挑戰老師的意見,對於90後及千禧後的聲音要細心聆聽。

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馬傑偉教授從媒體研究的角度分析,認為現時的年輕人分為一個個不同的群體,群體與群體間可能沒有交流。社會在整個有關80後的討論其實也十分片面,但反高鐵的青年卻成它a運用「80後」這個標籤,引起社會和媒體的關注。

商業電台策劃總監及商業一台台長黃永先生以傳媒人的角度,表示在任何社會議題中,媒體都擔當推動議題討論的作用。最近有反高鐵的青年主動與他們聯絡,可見今天的年輕人已不再抗拒與媒體進行合作。

The Roundtable理事會副主席兼香港城市大學公共及社會行政學系兼任講師黃培烽先生,比較了香港與內地的80後,認為內地的80後已經踏入成家立室的階段,好像已失去以往對成就和理想的追求;而香港的80後能否維持今日的激情繼續參與社會事務,則決定了未來數年香港的社會議題。

讓世界聽見基督教的聲音

你一次性或持續的支持,能讓任何人都能免 費閱讀《基督日報》的所有內容。

⽀持優質基督教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