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位博士畢業生,畢業已半年,一直找不到工作,她的母親向我求助,因為她實在不知如何是好,孩子也只是坐在家中發呆、上網、看台劇、不願找工作,只想著當大學教授,其他的工作總是不屑去做,我免為其難見見他。他來到我中心,已是我預計的情況:言談間覺得自己受了高深教育,好應該獲得很多人賞識,應該能在大學覓得教席。我不便說他太天真,因為他好像不大懂得香港的情況,但看他的履歷,他可是現今九成家長想子女考得的成績:會考28分,入讀香港名牌大學,更完成博士學位。但在我面前的他,因為長時間找不到工作而沒有自信,除了讀書成績外也是乏善可陳,面試的說話技巧更是欠奉。面試到最後,縱然我知他聽不入耳,但我也鼓勵他在考慮大學教席外,也好好考慮應徵其他工作。或部u高不成,低不就」是對他的評語。
另一個大學畢業生,應徵通識教師一職,她的履歷表寫得很好,字體也很漂亮,現今已很少看到寫得一手「好字」的年青人。見了她後,她的面試技巧不好,我提出所有的工作安排,無論是教學、搜集資料,她也像戰戰兢兢的聽著,表現得一點信心也沒有。因她讓我感到她很有誠意,我立刻致電另一間正規學校的通識科主任,希望主任可以見見她,安排了面試時間後,她竟然說:「呂sir,多謝你替我安排面試機會,但我不想當教學助理,人工又低、工作壓力又大、感覺很不舒服。」我強忍我的怒氣,心想:「你的成績和學歷很好麼,沒有教育文憑、沒有工作經驗,找工作還要配合心情是否舒服嗎?」「呂sir,不如我自己嘗試找工作吧。」我佩服她的承擔精神,但無奈覺得又是一個不知市場實況的小女孩坐在面前。我有一位剛大學畢業的朋友,寄了一百四十封信,只換來三個面試機會,結果全都泡湯。循正途求職而獲得的面試機會率是多少,你們知道嗎?
第三位是中七畢業生,話說她在個多月前在某公司當產品推銷員,我和太太看看那產品,本沒有多大興趣,放下便準備離開了,隨即身後傳來一把聲音:「先生,這個產品功能非常好……」最終我買了那產品,我覺得她很有禮貌,解釋產品清楚之餘又不會讓我感到壓迫。於是我便問她這樣當銷售員可賺多少錢、她有甚麼學歷,更邀請她來教育中心當助理。她默默耕耘,要她派單張沒有怨言、周末周日也要上班沒有怨言、面對家長無理和重復的質詢沒有怨言,我問她為甚麼能忍受,她說:「工作嘛,學習嘛。」我真欣賞她的父母的家庭教育。正因她的工作態度,兩天前,我邀請她轉為全職工作。
各位年青人,聽過「騎牛搵馬」吧,當不成大學講師,何不嘗試作有關教育的工作?當不成教師,教學助理也是一個踏腳石吧。難道你們不知道,若你做得好,一有空缺就是你的機會嗎?
呂宇俊 (呂sir)小檔案 呂sir童年時充滿埋怨,因為他的爸爸及祖父也是吸毒者,母親在他三歲時已改嫁另組家庭,他由祖母靠著綜緩金過活。他自己也曾誤入歧途,中二時加入黑社會,中五時更取得會考0分的成績。但上帝沒有離棄他,安排很多天使對他的扶助,他回到教會重拾書包發奮向學,重考會考考獲19分,更順利升讀香港浸會大學取得一級榮譽畢業,畢業後再到香港中大大學完成道學碩士(M. Div)課程。在2006年更獲得香港十大傑出青年的美譽。這幾年更主動推動通識教育及理財教育,協助無線電視、香港電台、《都市日報》推動通識教育,也協助保險公司推行理財教育,更是香港青年事務委員會委員。這四年分別到教會、學校、各類機構分享講座超過三千場。
(歡迎和呂Sir聯絡,電郵:principal@graceyard.edu.h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