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施政報告指出,由於高齡津貼是大部分未有申請綜援的長者之生活輔助,故認同高齡津貼增至1,000元為合理的水平。可是,有鑒於本港人口老化加劇,至2033年會有217萬名65歲以上的長者,為現時的兩倍半,即屆時每四個人當中便有一名長者,而政府資源有限,必須將資源用在有需要的長者身上,故將考慮引入某種形式的入息或資產審查。曾蔭權承諾,會同時確保現時已領取高齡津貼的長者不受影響。
據勞工及福利局長張建宗表示,當局現正檢討目前的津貼計劃,預計年底完成,屆時將會提出新的具體方案。
高齡津貼,即俗稱的「生果金」,原意是要表達對長者畢生為社會作出貢獻的一份敬意。社會學者及工作者批評新制度將令「生果金」失去敬老的意義。而民建聯、工聯會及公民黨均反對資產審查制,指出原意為敬老的「生果金」變相成為綜援金。
昨日曾特首在宣讀施政報告期間,身為基督徒的黃毓民議員突然大力拍枱,大聲罵「曾蔭權聭對長者」,又直指其無能等侮辱性言論,立法會主席曾鈺成屢次勸諭無效,結果黃毓民被保安員帶離會場,在離場之前他更向講台前丟三隻香蕉,雖無人被擊中,但表現顯得十分無禮。曾特首事後表示,「激烈的政治言論及行動是無補於事的,只會影響大眾的信心」。
另外曾特首在施政報告中的末段也分析說,目前全世界的左右翼政黨均在尋求一條中間的第三道路,極端激進的理念已經失去了民眾的支持,他堅信正義、平等、自由及中庸之道,在「政治、經濟及社會方面都要走溫和的路線、利益平衡、協調及共識之路,而不是走對抗、鬥爭及衝突之路」。
面對接踵而來的人口老化挑戰而政府未能提供完善的服務機制之時,教會及基督教機構或團體亦需要多反省自身的社會角色與負擔。於八月中香港基督教協進會主辦了「教會與社會服務張力與融合」的研討會,得到不少教會及機構等參與社會服務的同工們出席。同工們皆認為教會或基督教機構不能只依賴政府提供給他們的資源來提供服務,必須要深入到社區去了解鄰舍中最需要的。而教會或基督教機構也可以在這些空間中發揮基督教的互助互愛的精神,順便補助政府所不能滿足的部分需要,可以進行簡單的服侍,例如派發食物包、送衣服、生活日用品給有需要的人士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