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丹穷得快乐 施政将国民幸福置于收入之上

近日联合国召开了一个名为"幸福和福祉:界定一个新的经济模式"的会议,讨论了包括如何量化人民的幸福,客观取得"国民幸福总量"的数值。该会由不丹代表分享了该国寻求国民幸福总值的施政方针。 不丹这个80万人口、人均收入为670美元的贫穷小国,却有"喜马拉雅山下香格里拉"美称,因幸福感而出名并吸引不少西方决策者前去学习和研究。而据联合国上周一发表的最新《全球快乐指数》报告,不丹的幸福指数是亚洲国家中最高的。 大约40年前70年年代,不丹现任立宪君主的祖父国王吉格梅·凯萨尔朗杰有新念头,提出"国民幸福总值"(Gross National Happiness,GNH)的概念,并将其量化更写入宪法当中。自此政府的每一项措施的制定和实施都会衡量所带来的"幸福度",而非以经济收益为首。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表示,长期以来"国民生产总值"(GNP)一直为衡量经济发展和政治家作为的标杆,而不丹这种将国民幸福置于国民收入之上、所提出的"国民幸福总值"思维,正获得其他地区的认同。他认为各国有必要考虑发展一种新经济模式,使社会、经济和环境三方面都平衡发展,并以此界定全球的幸福总值。
让世界听见基督教的声音

你一次性或持续的支持,能让任何人都能免 费阅读《基督日报》的所有内容。

⽀持优质基督教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