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锐在慈云山长大,年轻时与朋友走上了偏门路。虽然他没有吸毒,但他的朋友却陷入了毒品的泥潭,最终被判入狱。阿锐当时以为自己很幸运,但谁知最终犯下严重罪行,被判终身监禁。20岁入狱,可幸是在监狱里表现良好并积极进修,最终获准提早出狱。
寡言慎重的阿锐自言:"坐了24年牢,甚么艰辛都忍受得到了。"提到自己的过去,阿锐的眼中泛起泪光,回忆起当年在监狱的日子心里对家人感到愧疚:"我在监狱的时候,姊姊和妹妹常来探监。我行差踏错要向她们交代,所以我决心改过自身!"
重过生活一波多折
终身监禁的囚犯即使获释,要重投社会并不容易。阿锐说,最困难的是找一份工作,"雇主一定会问这么多年做过什么工作,当知道你是终身犯人后,很多都不会请你。"庆幸的是,出狱后有朋友协助,很快便找到工作,重过生活。
阿锐在一间大型连锁店做烧味师傅十多年。起初,他感到很不适应,同事对他有偏见,但他努力工作,不仅做好自己的本分,还帮助同事做点心,为他们打气。最终,他与同事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从第一天返工被排斥到离职时深受赞赏。他说:"我感到自己被神眷顾,深知很多囚友出狱后找不到工作,感到徬徨,就算找到工作也常常被当作廉价工人。"
生活总有波折,离开这间大型连锁店后,阿锐的生活再次陷入困境。找工作并不容易,这时,有"天真牧师"之称、关顾在囚人士的惩教署司铎李健明牧师的大舅坤哥建议阿锐出来做网购。"当初的构思是,不需要劳力,做到80岁都可以,还有老师教我们网购的运作。"起初,他们有五个人合作,但谁知帐户坏死,生活渐入艰难,经济只能维持到年底。此时,上帝出手相助,坤哥联络阿锐,建议做饮食业而且也可以帮助更新人士。透过李健明牧师创立的弘汇慈善基金会,他们找到了金主支持,与五个以前在囚人士的朋友一起出来开了"汇工房",第一间店铺位于上海街。

从零开始:打造温暖小店"汇工房"
"汇工房"的意义深远,"汇"代表著这间舖头来自弘汇基金的有心人对囚友的支持;"工房"则象征著这间舖头像一个工房,可以卖多种食品。上海街店铺开张时,还透过胡颂恒神父的介绍,艺员马浚伟也来帮衬。三年后,他们在深水埗福荣街设立了分店。
现在,他们还通过Facebook推介特色美食,包括人手打造的点心和小菜,煎、炒、炆、炖、焗各种美味的菜式,为客人提供餐饮宴会。阿锐还亲自示范"镇店之宝"手制《香煎韮菜饼》,下厨煎给记者品尝,果然是皮薄馅多,入口即感觉淡淡的韮菜清香味。
阿锐非常感恩,他在餐饮工作中学到了很多,甚至跟安师傅学做点心和厨艺。"做餐厅很辛苦,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蚀底的事都去做。大家一腔热血,连同事的家人都出来帮忙。生意不够时,自己不出粮,员工则自愿减薪,大家齐心协力,像一家人一样!"
上帝的恩典源源不绝
阿锐说:"上帝很关照我们,师傅很有经验,用心教我,客人都来赞好。主叫我在这里有更多的磨练。"他们还在店舖里传福音,摆放了基督教的杂志,让客人免费索取。客人来这里不仅是为了填饱肚子,还能得到心灵的满足。
在日常开店的时候,阿锐如何平衡灵命生活呢?他回忆起当初刚出狱跟李健明牧师去不同的教会,参加为更生人士而设的聚会。如果晚上有男士聚会,他就特别高兴,会积极参加。
不担心失业反担心同事走回头路
对于这些年的变化,他感慨万分,觉得如今在"汇工房"的生活不仅充实,还让他学到了很多。虽然店舖的生意不太景气,资源也有限,但他并不会因此而失去信心。
当被问到现在餐饮业大环境的挑战时,阿锐异常坚定,斩钉截铁地表示:"我不会担心生活是否有出路。我从监狱出来的时候,做网购都没有收入,上帝听了我的祷告。在我失业的时候,李健明牧师的大舅推荐我开汇工房,神的安排真是奇妙。当我走到人生的十字路口时,祂会为我指引道路。我最担心的其实是我的同事。如果我离开这间店,他们会失去工作。许多从监狱出来的朋友,找不到工作很容易就会重蹈覆辙。"
阿锐多次强调永不放弃,坚守"汇工房",以避免大家在散去后再走回头路。他提到,上海街的店铺关闭后仍有一些员工尚未找到新工作,他担心他们因为金钱的诱惑而回到过去的生活。他呼吁社会各界能够接纳这些弱势群体,助他们回到社会,毕竟这是汇工房的宗旨哩!
"镇店之宝"《香煎韮菜饼》。(图:基督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