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性文化学会特约研究员梁海欣认为婚姻初衷是保障儿童的基本人权,模糊父职及母职的性别角色、破坏异性婚姻的模型之举将严重削弱儿童的人权。 梁海欣在"泰国婚姻法删除"夫妻"、"男女"字眼 改为"配偶"、"人" LGBTQ运动人士:下一步争取随意选择自己性别"一文中分析指,婚姻法原为男女之间的结合,而政府之所以介入,以制度化规管婚姻,目的是保护有生育可能的性关系,以巩固孩子与生父母关系,保护儿童的人权。 然而同性婚姻被接纳等于修改了婚姻的定义,不再有丈夫、妻子之分,同时让同性伴侣有"权利"收养孩子亦无异于剥夺他们获得"父亲"和"母亲"照顾的权利。对孩子而言,父亲和母亲为他们成长带来的帮助是不一样的。梁海欣提到有研究证明"父亲较能管理儿子的行为纪律问题、减低少女怀孕风险。没有父亲的女孩过早步入青春期、少女怀孕风险亦较高,而父母稳健的婚姻有助少女择偶,以及有自信地拒绝男朋友的性诱惑"。 此外她又提到西方经验中,不少同性伴侣抚养的孩子深受"母爱饥渴"或"父爱饥渴"之苦,或陷入"家谱困惑"。耶鲁儿童研究中心(Yale Child Study Center)医生表示经捐精、IVF生殖的孩子常会问他们的同性妈妈"父亲在哪里"、"妳对我爸爸做了什么?"、"我可以写信给他吗?"、"他有见过我吗?"、"妳喜欢他吗?他喜欢我吗?"等问题。 她表示同性婚姻"否定孩子需要父及母,明目张胆地将成年人的欲望凌驾于孩子的权利之上"。此外同性婚姻制度亦等同强制要求社会接受没有丈夫妻子、父亲母亲之分,并不容许质疑,亦导致损害人们良心、宗教、言论及教育等自由。这不是危言耸听,在西方国家有大量因质疑同性恋伦理、或教堂不愿借出场地举行同性婚礼等受严惩的个案。 她提出社会可以"紧密关系授权"的方式处理和保障同性伴侣的权益,解决同运人士所关心的同性伴侣在医疗、处理共同资产、税务、继承权和遗族福利方面等权利而不必进行同性婚姻合法。 泰国是亚洲第三个同性婚姻合法的国家。2019年,台湾成为亚洲第一个承认同性婚姻的地方。尼泊尔则是第二个,该国于 2023 年 11 月登记了第一对LGBTI夫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