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若愚牧师:人如何能活得更快乐?

"快乐人生"专题三

陈若愚牧师:人如何能活得更快乐?
心理学的研究、与圣经的启示,不谋而合。其实,造人的神最了解人:衪知道人痛苦的根源,也知道人如何才能活得有意义、有喜乐、有盼望。
追求快乐的人,常常会问:一些心中快乐、对人生感到满足的人,他们的性格、为人,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我又可如何活出这些特性? 要回答这两个问题,并不容易。就让我们从心理学研究、及信仰的角度来探讨。

1. 心理学研究

1920年代,一群柏克莱加大的研究员,开始为一班十多岁的男孩,进行为期五十多年的研究,了解他们这五十多年的心理状态的发展,特别是对"快乐"的感受。初步发现,人的内心感受,有一定的稳定性:快乐的男孩,往往在五十年后,仍是快乐的成年人;此外,也修正了一些错误的看法。比方说:不幸的事,会使人失去快乐吗?答案是:若有正确的态度,这些人们经历不幸,仍会活得开心。又如:有兄弟姊妹的孩子,是否比独生子女活得更快乐?答案是否定的:两者没有基本的分别。又如:相貌漂亮/英俊的人,是否比相貌平凡的人,更感满足快乐?答案是:不错,一般来说,的确如此;但当一个人长大之后,品格成熟,会较接受自己的相貌,也会更全面的评估自己,虽然自知相貌较平凡,仍可肯定自己是有吸引力的人!

除了以上的一般发现,这些心理研究还归纳出"快乐人生"的四个共有的特征:

a. 肯定自我价值(self esteem)

快乐的人喜欢自己,有好的自我形像;他看自己为有价值、有能力、有贡献、受尊重的人。这样的人,不单快乐,也会较容易解决困难,较少机会失眠或患胃病。反之,自我形像/价值偏低的人,往往容易情绪低落、觉得别人看不起他,也会倾向藉眨低他人,来建立自我的价值。

一般来说,人都对自己有偏高的评价,以维持一个较高的自我价值/形像,这是一种自我心理防卫(defense mechanism) 的本能,以帮助自己身心平衡、减少忧虑和不安,是自然的心理本能; 但要小心,不可过度运作,也不可与现实情况太脱节,否则当现实精况显现时,人就会受打击,甚至精神崩溃!

b. 自决的能力(self-control)

快乐的人相信自己能为自己的前途、生活、命运,作出决定。

相反的,一个人若身处困境,如:监狱、医院、老人院、贫穷、极权社会中,又觉自己无力改变情况,他很容易觉得沮丧、精绪低落、无助和不满。因此,自由的环境、参予决策的群体、民主的社会,都会帮助人活得更快乐、更健康、更有活力、更有盼望。

此外,人若在时间运用上,有更好的计划,就不会无所事事,感到无聊,缺乏目标和意义。积极地生活, 有计划运用时间的人,会活得更快乐满足。这对己退休的人仕来说,尤为重要。

c. 乐观和充满盼望(hope-filled)

快乐的人,对未来是乐观和有盼望的。看见半杯水,他会说:这是半满、而不是半空的杯!这样的人,是较为健康、也较容易从疾病和手术复元过来的。他的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也是较强的。

相反地,悲观的人较易患病、对前景也常常感到灰暗,缺少向前的动力。

乐观的人,思想是积极和进取的。因此在社会中会较成和受欢迎。当然,有些人会过份乐观,带来不现实的期望;这些人会在面对失望时,难以接受失败的事实,也容易过份自责。其实,要保特"现实中的乐观",确是不易!

d. 外向的(outgoing)

擅于社交、外向的人,会较多时候感到人生是快乐和满足的。这样的人,较主动的与陌生人接触和交谈,因此会有较多朋友、较受欢迎、较成、较多社交网络,有较佳的人际关系,因此也自然地活得更快乐和健康。

有人问:这些快乐人生的特征是天生的呢,还是可以学习和操练得来的呢? 答:这些特征与先天的遗传因子和环境因素都有关;但人若是立志往这些方向改变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他是可以改变自己悲观、内向、被动和自卑的特性,作一个更快乐的人。

2. 信仰的力量

基督教的信仰,在塑造人的品格和生活的方式上,有极大的能力和可能性。 针对上述四个特征,我们可作以下的应用:

a. 上帝对我们每一个人的价值,是绝对肯定的,并不在乎人的相貌,才华或成就。首先,神创造人,是按神的形像造的。因此,人在神眼中是尊贵和独特的。人也是神所委浱管理全地的代表;其次,在人背叛神后,神仍然爱人,甚至差衪独生爱子耶稣,降卑为人,钉身十架,舍命代赎,并且应许信靠他的人,与他的爱永不隔绝。上帝无条件的爱,确是人的自我价值和形像的最佳基础 (罗8:1-8)。

b. 上帝赋予人自由意志(Man as a Free Agency):要注意:这并非绝对的自由,乃是作抉择、负责任的自由。但人对生命的把握,并非全赖自我扶择,乃是在依靠掌管宇宙人生的上帝。自由与民主,是人参予社会和发挥天赋才华的基础。 基督徒的人生目标,不是单为达成个人自我愿望,乃是为荣耀上帝,爱神爱人,在今生作上帝忠心的管家,并等候基督再来,在天国中与衪一同掌权。这样的人生是充实和满有把握,却又不是自我中心的!(太19:16-30)

c. 基督徒的盼望是荣耀的、实在的、和有基础的 ,因为是建立在耶稣基督的复活上的。 不错,这个世界仍充满罪恶,天灾人祸,黑暗强暴。但上帝藉耶稣的受死复活,将会带来一个更新的宇宙,而这新创造己经开始(林后5:17),并且终有一天完全实现。 因此,基督徒的人生和世界观,是现实的,也是乐观的!(启21:1-22:5)

d. 有价值和有盼望的人生,应该也是外向的人生,因为神对人的心意,是人藉著爱(爱神和爱人)去带出快乐,满足的人生。爱就是伸出手去分享,去服侍,去帮助人,为神而活,使人与你一同享受在基督里,在圣灵里的快乐。人生不会没有困难,眼泪和痛苦,但却也是充满喜乐的,因为在这一切遭遇中,神使"万事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就是按衪旨意被召的人。"(罗8:28)

结语

心理学的研究、与圣经的启示,不谋而合。其实,造人的神最了解人:衪知道人痛苦的根源,也知道人如何才能活得有意义、有喜乐、有盼望。心理学帮助我们了解自已的行为和心理状态,而圣经则记述神的创造和救赎计划,并这些计划的实现,和未来的远景。两者都是神的恩典,帮助我们活得更快乐。

****** 作者:陈若愚牧师。资深神学教育工作者,现专事研究及写作,并于神学院客座讲授神学及圣经课程。

本文转载自陈若愚牧师博客,获准使用。

让世界听见基督教的声音

你一次性或持续的支持,能让任何人都能免 费阅读《基督日报》的所有内容。

⽀持优质基督教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