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一小時內,我看到很強烈的對比,媽媽那麼辛苦為了孩子好,為了在面試時「琴棋書畫樣樣齊」,誰知孩子絕不領情,孩子想要甚麼?父母又想要甚麼呢?當這刻你忙於與他溫習考試時,很快又要忙於為他們煩惱找甚麼暑假活動去「填滿」他們的暑假,讓我給大家一些選課外動的貼士,盼可以讓你們不要重蹈以上家長的覆轍。
一半一半 第一個原則是「一半一半」,甚麼是一半一半呢?就是一半被迫、一半自願,以往看到學生報活動的慘情,實在替學生與家長難過,家長要掏錢、學生覺痛苦。我很明白家長想學生好,讓他們學很多東西,但參加活動真的要講興趣,試問若我迫你放工時,去報一些你根本不想報的活動,你又有何感想呢?故縱使要迫學生學你們想他學的活動,都有一半是他們有興趣的,讓他們的心態可以平衡、讓他們有些盼望。
溝通互動 大家有沒有發覺現今小朋友與人溝通的技巧越來越差?當然,打機與上網的確令他們與人面對面的溝通機會越來越少,但大家又知否有時大家幫他們選擇的活動,會讓他們更沉默、更不懂溝通?學琴、學吹笛、游水等等,都是自己一個人可以做的活動。今年選暑期活動,希望大家可以選一些講求團隊合作的活動,如童軍、領袖訓練等,這樣可以透過群體學習溝通與互諒互讓的精神。
希望在此提醒大家後,在九月時你和孩子不會說:「放假慘過返學」,而是說「這個暑期真精采」。
呂宇俊 (呂sir)小檔案
呂sir童年時充滿埋怨,因為他的爸爸及祖父也是吸毒者,母親在他三歲時已改嫁另組家庭,他由祖母靠著綜緩金過活。他自己也曾誤入歧途,中二時加入黑社會,中五時更取得會考0分的成績。但上帝沒有離棄他,安排很多天使對他的扶助,他回到教會重拾書包發奮向學,重考會考考獲19分,更順利升讀香港浸會大學取得一級榮譽畢業,畢業後再到香港中大大學完成道學碩士(M. Div)課程。在2006年更獲得香港十大傑出青年的美譽。這幾年更主動推動通識教育及理財教育,協助無線電視、香港電台、《都市日報》推動通識教育,也協助保險公司推行理財教育,更是香港青年事務委員會委員。這四年分別到教會、學校、各類機構分享講座超過三千場。
(歡迎和呂Sir聯絡,電郵:principal@graceyard.edu.h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