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志牧师:我的短宣经验──靠狼供应 編輯室 2011年8月19日星期五 上午8:07 去年第十一届青宣主题查经中,香港中神副教授莫陈咏恩老师在"差遣指引"中,曾提出一个跟往常很不样的宣教思维:"羊进入狼群,乃靠狼供应。"这个想法乍看之下是很不可思议的。让羊自投罗网已是傻事,怎能让羊靠狼供应呢?但细思这话却不是傻事,而是重新定义羊与狼的关系。这也是我过去六年来在外短宣的真实经历。 莫陈老师所谓"靠狼供应"的意思,乃是面对狼群时强调羊之危险与脆弱的处境。因为受差遣的羊除了拥有耶稣赋予的权柄之外,可说一无所有;以这样的条件被差遣出去,面对多数未知的群众,就会显出羊的脆弱来。反之,带著一大群人、一大笔经费去作短宣,除了大军压境之外,要靠狼供应的机会也不高。 独自一人离开国界,进入新的领域,当失去支持系统时,所有的问题便会一一浮现。譬如,手机不能漫游、隔天不知住哪、抵达后是否有人来接,每一个细节都需要有人协助,那时出去的"羊"是何等的脆弱啊!这就是耶稣所说:"不要带钱囊、不要带口袋、不要带鞋"的现代版(路加福音十章四节);也惟有在此时,才会显出羊进入狼群,多么需要靠狼供应的地方。 到培训地所做的我称不上是短宣,较合适的词应是短期培训。短宣意味著向未信者宣讲基督,培训则是对基督徒进行训练。因为当地受宗教法规限制,要向陌生者传福音会有麻烦,所以配合当地的政策,作短期培训是较明智的选择。 在外培训第一关要面对的是,凭甚么他们会信任你,把讲台让给你来讲?即便第一次有登台机会,他们也会暗中考核,若讲的属灵涵量太低,尽是属世之言,可能下次就没机会了。我就曾遭遇如此的经验,才明白不知彼此地信口开河、及毫无边际的论述是何等狂妄。 在那里,我学到讲台是羊群灵食的供应台,也是讲员生命的审判台。记得第一次和一位长辈前往,他们给我一个时间上台,我把以前讲得最好的一篇"摩西的一生"认真讲完,约一个小时。但讲完后才发现那篇信息在整天的培训中,价值仅占筵席前的开味菜而已,因为我所讲的多集中在"what",而非"how"上。从某种角度来说,释经像解释白纸上的黑字一样不难,但如何应用,乃看出讲员平时是否认真、诚实? 为何我觉得自己讲的仅占开味菜的价值?因为讲完后,中间没有休息,而是紧接著另一个继续讲。就像赴筵还没吃到大,仅吃一点小菜是无需中场休息的。当天那位讲员把"拉撒路与财主"的道讲得如此好才令我讶异,看出以前的我真是不"知道"而乱讲一通。 看他们的传道人解经讲道如此好,且有生命力,是很奇特的经验;这除了令我羡慕之外,也令我羞愧。羡慕的地方是,为何他们能有如此的看见?羞愧的地方是,同样是作传道人,为何他们在农忙时要种地,农闲时要培训,而我呢?除了领的钱比他们多之外,我是否更全力以赴?回台后,我学习他们的精神,选择转换新的传道路线,作个生产者,增加写作挑战,并以此支持我的传道工作。 由于写作有实际收入,经济较独立,过去三年让我能自由出入培训地,不受筹款所限。因此外出短宣时我不主动求谁给我车马费,我也不给人财务支持,若有余额则把它用在更重要的刀口上,如此才能集中在神的话语上来培训。不要小看这样的关系发展,以前我看过很多以金援作培训重点的,当有钱时彼此关系都很好,但没钱时就无法正常延续了,培训工作若落入古人所说:"财尽交绝",那是很可惜的。 若问:"羊进入狼群,靠狼供应,你吃的是甚么?"其实一个人出去,行动是很自由的,我可以跟当地人一起去探访、讲道,在当中不管吃的是物质或精神食物都是很宝贵的。由于每个地方都不同,不能一概而论我吃了甚么,然而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到了某地,那里每天固定的食物是馒头、稀饭汤、酱菜、大白菜、葱、酱。我算了一下,平均每人每天的伙食费是台币廿元。不是他们穷,如此苛待自己,而是他们明白来此培训的目的是装备自己,待回去后能成为神的精兵,为主打仗,所以吃甚么、喝甚么并非最优先考量。 能在这样的环境下一起生活个十天、半个月,所建立的革命情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换言之,靠狼供应──吃下这顿饭、听下这篇信息后一定会带出新的奋斗精神。好比我吃了这顿饭,回到台湾就带著这样的精神展开新的文字事奉之路。 蒙允转自"李鸿志的文字天空" http://www.wretch.cc/blog/calebx123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