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教会更新运动以"翼锋教会"精神伴教会走过40年风雨路

香港教会更新运动以「翼锋教会」精神伴教会走过40年风雨路
香港教会更新运动今年3月举行香港教会普查发布会。(图:香港教会更新运动脸书)
"香港教会更新运动"(下称教新)今年踏进40周年,近日回顾机构的异象起源,以及机构如何在社会大环境的变迁下服侍教会。总干事梁国全传道表示,教新走过四十载历任总干事在不同时代发挥仆人领导、结连同行、关怀社会等影响力,见证了时代变迁中的教会。

教新的成立追溯至1983年,当年"九七问题"如浪潮般冲击香港社会,基督教会面临身份危机与生存挑战,一群教牧于1984年5月发表《信念书》向社会表明教会不变的身份与使命,并于1985年正式成立"香港教会更新运动",凝聚香港各教会回应"九七"带来的转变与挑战。 教会在"九七"阴影下寻出路 教新前任总干事胡志伟牧师在《40周年感恩特刊》中撰文,表示教新成立以来即扮演智库角色。机构汇集教牧、神学工作者及信徒领袖,就教会重大课题交流意见。九七回归期间,教新成为支援教牧的平台,透过各类聚会以仆人定位支援教牧职事。

他回顾教新历年的工作如何支援教会渡过大时代,如透过工作坊、研讨会、讲座、训练支援教牧职事,主题围绕教牧领导、堂主任训练、倡导跨代牧养的师友计划,以及出版相关书籍,以文字启发教牧长执深入思考堂会牧养的问题。牧养方面则编制教材帮助金龄信徒展开人生下半场。 教会回应社会议题的行动

在社关方面,面对世俗社会的冲击,教新亦联同社关机构积极回应。例如2001年政府就规范足球博彩进行咨询时,教新联同众多机构如明光社、工业福音团契、突破机构、香港基督教协进会等筹组"基督教反对赌波合法化大联盟"(后改组为"监察赌风联盟"),与政府、立法会、媒体等沟通,表达基督教立场。

此外因应失业问题,教新于2002年倡议成立"教会关注失业行动",后改名为"教会关怀贫穷网络"。 2003年发起"维护家庭联盟",关注性倾向歧视立法议题。2013年参与"基督徒关注民主政改"网络,其后在2014年及2019年社会运动中参与"教牧关怀团"等。

社会运动冲击教会 普查反映教会实况 自1989年起,教新每五年进行一次"香港教会普查",至2024年已届第八次。过去35年间,香港社会历经多次重大事件,如六四事件、九七主权移交、雨伞运动及反修例风暴等。

每次教会普查研究皆揭示教会的实况,如信徒流失(1999)、移民潮对堂会的影响(1999)、青少年牧养(1999)、牧职流动(1999)、堂会中产化(2009)、女教牧牧职(2009)、金龄牧养(2019)、堂会关注的社会议题 (2019)等。教新第二任总干事陆辉牧师认为:"这五年一次的教会普查就是香港教会的寒暑表,反映背后实况的变化。" 香港细胞小组教会网络召集人马保罗牧师认为香港教会普查是教新对香港教会、甚至全球华人的最大的贡献,显示出香港教会如何应对这些社会变迁及动荡,并反映教会生态和活力的变化。 "教新"为四十周年特意推出《40周年感恩特刊》,历届总干事、教牧同工分享感言,回顾教新与教会同行的日子。

让世界听见基督教的声音

你一次性或持续的支持,能让任何人都能免 费阅读《基督日报》的所有内容。

⽀持优质基督教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