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水》多位作者以「異中求同」為主題,針對分折跨文化婚姻中的衝擊和困難,並提供一些實質的建議。
差異不在文化 關鍵在於愛
跨國夫妻間普遍存在差異,這些差異造成的衝突往往是導致婚姻破裂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中一名作者提到,接納十分重要,但只對瑣事包容及忍耐是不夠的,他以主耶穌為例祂以無條件的愛接納每一個人,向遭人痛恨的稅吏撒該打招呼、為犯姦淫的婦人說話、伸手撫摸麻瘋病人,治好他們,又把小孩子迎到自己的面前等,說明真正的接納是建立在愛的基礎上。
另一問題是異國中的婆媳關係。該作者又建議要相互理解和信任,先改變自己的心態和顧及他人的情感。他提到英國有位剛剛去世的110歲老人曾的五個長壽的秘訣中,其中之一就是總去看人好的一面而不去理會壞的。
另一作者則重申「文化不等於國籍」這個觀點。他認為文化差異來看很多層面,但以愛接納才是重點:「比如一個英國人和一個中國人之間的文化差異,並不見得會大於一個單身白領女生和一個有五個孩子的全職母親之間的文化差異,也不見得會大於一個基督徒和一個非基督徒之間的文化差異。」
一名叫彼得的作者更給予幾點相關的忠告:
1. 多提問題來增進彼此的瞭解,不要先入為主地假設對方的想法; 2. 共同討論你們對未來的期望並委身於同樣的目標; 3. 盡可能地溝通,不要對彼此隱藏真實的感受; 4. 學習換位思考並試圖從對方的角度來看待事情; 5. 要有耐心。
令婚姻更美滿的「三角關係」
另一作者認為在跨文化婚姻中,一定要花時間去分析原生家庭對自身的影響,然後坦誠讓伴侶知道。不過,他又指出每個人在婚姻生活中都是謙卑的生命,所以只有靠耶穌基督才能擺脫原生家庭的影子,且能完整去愛伴侶,建立一個以耶穌基督為一家之主的家庭。
他又表示無論遇到什麼類型的婚姻衝突,最重要就是要建立一個穩健的「三角關係」──神、夫、妻:「夫妻之間若沒有神作為『一家之主』,二人關係很容易左搖右擺,而且當我們與神有健康的關係時,愛和順服才能完全顯明出來。」
他又強調當夫妻二人更像基督時,彼此的關係就不單單靠「人力」去維持,是「如有神助」:「往往透過與神交通,我們可以重新得著一顆溫柔的心。」
異族婚姻的孩子教育
一位作者關心到異族夫妻在教養孩童上的衝突。因教養模式或多或少代表了東西方不同的教育理念:諸如東方重視學業上的成績,西方則重視孩童的個性發展和快樂。
然而無論東方或西方的教育方式,客觀地說都是各有長短。因此他認為,如果善於運用智慧,做到及時地溝通好良好的協調,在孩童教育問題上有認識地揚長避短,將中西方教育的精華融為一體,爭取異中求同,就可以擇優而行:「如此,異國婚姻家庭中的孩子非但不會被父母在教育方法的分歧上導致的矛盾所困擾,反而比其他單一族群的孩子擁有更多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