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几个礼拜前,为了这趟福音之行,我已著手筹备。临行前一天,我必须将自己置于一种完全的应战状态…
哥林多后书十章4-5节:"我们争战的兵器,本不是属血气的,乃是在神面前有能力,可以攻破坚固的营垒,将各样的计谋,各样拦阻人认识神自高自大之事一概攻破了,又将所有人的心意夺回,都使他顺服基督。"
缅甸北部爆发战争,造成数万少数民族被迫离开家园,在异地浪居。战争的原因之一为缅甸政府强迫改教,因该国国教为佛教。这是一场属灵的、却在地上引爆的真实战争。
我们能够远离战场,在家里、在教会谈论、默想、祷告关于属灵战争的一切事物,实属神的恩典,因我们与罪恶相争,还没有抵挡到流血的地步(希伯来书十二章4节)。
以前比赛中,我为准备所下的功夫远超过台上区区几招的拳脚。台上一个飞踢,台下可是练了成千上百次。彼得说:"有人问你们心中盼望的缘由,就要常作准备,以温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彼得前书三章15节)
我们时而机敏应变、时而完全顺服,时而勇敢迎战、时而内室祷告;但总要时时准备、时时磨练。
属灵的兵器即基督的大能,就是基督丰富的爱,针对不同人生境遇而彰显出相对应的特质;目的皆为以爱除罪、以爱降敌。
平日注重自我装备
凌晨四点,雾浓,天色灰蒙蒙。昨夜预叫的计程车,准时来到巷口载我去机场。早在几个礼拜前,为了这趟福音之行,我已著手筹备。临行的前一天,必须将自己置于一种完全的应战状态,像是以往出赛的每一个昨夜。
记得当时到处比赛,每次为了应战,都先透过录影带观摩几场对手的比赛,仔细研究他的拳路,遇到攻击时的常规反应,惯用的招式组合;还要注意察看他偶尔疏于防守的部位,甚至他准备出招时不经意闪过的神色或做出的某个小动作。
我总以为,与其说跆拳是一场肉搏战,不如说是对各个选手的生理及心理的纸上谈兵及临床研究。
纸上谈兵,指的是事前的观察与模拟。临床研究,则是将研究所得应用于动态的、活生生的互相攻守之中,应证自己赛前细思穷想下对于对手的一切假设。当然,关于自己的能耐与优劣势亦需一并考量。
昨晚,我再次将行程、地点、必备之物、会面的人及此行的重点目标在心里仔细搜阅一遍,备妥几帖在遇到特别情况时的锦囊妙计,这也是由于前几次经验逐渐积累下来的解决方案。
备战状态之前的准备工作可真不少,战术的模拟(宣教策略)、兵士的状况(同工灵命)、武器精良与否(自我灵命)、天候、地理位置的勘查(服事路线),对于敌我双方战力(属灵争战)的评估等等。若以长远的眼光来看,平日自我的装备,也不啻为一种备战状态。
射击精准度的训练
撒母耳记上十七章记载大卫首度的胜利,大卫倚靠尊崇神的名而得以致胜,他的成功也实非偶然。在此之前,神不仅让他在牧场上习得许多牧业知识,并因暴露于荒野中而有与猛兽搏斗的经验。
当大卫处身于真实的战场上,亦先观察敌军,衡量敌我之情况。既然歌利亚身强力壮、头戴钢盔身著铠甲,似乎无懈可击,以近身搏斗,胜算太低,于是大卫改以其擅长的投石射击,既不用近距离接触,亦无须勇猛的力量。
但其精准度,想必是通过平日于牧羊生活中所必需的练习与技能,才能有如此完美的表现。
关于抛掷或射击,我也略能领会其中要领。二者皆为与标的物相隔一段距离之下,利用工具或徒手,以坚硬之物击中标的物;要求精准,著重眼与手的协调性。
以布农族男子重要祭典打耳祭来说,打耳,其实是射耳、打中耳朵的意思。早期使用之工具与大卫的甩石机弦相同;机弦,就是弹弓,后来则用木枪。
所谓耳,实际上是指与真正的耳朵略有些许差距的太阳穴,因为布农人并无太阳穴的称呼,故而以与其相近且形体明显的耳朵代称。
强调太阳穴,在于一击致命,避免射中猎物的其他部位后未能立即死亡,致其痛苦不堪,对动物来说相当残忍。
抛掷或射击精准度的训练,最主要靠呼吸时全身的韵律与眼、手的整体协调;否则虽然眼睛瞄准,却因手部晃动或呼吸导致身体摇晃,充作子弹的石头或木头亦将随之失准。
另外,因为机弦没有准心装置,在瞄准上,与枪相比,更是难上加难(粗制的木枪也无准心)。
射击与罪的关连
通常射中标的物的射击,我可以感觉到发射瞬时自己的呼吸凝住,周围景物全然黯淡无声,枪或机弦与身体连为一体,这些工具化做手臂的延长,而眼就是手、手就是眼。现场只剩自己与标的物,标的物犹如近在眼前的发光体,我仅是将子弹放到目标位置。
全世界彷若静止于这一次轻轻的扣弦或松手之中,小小的子弹如眼球般沿著视线抛射出去,并藉著这颗子弹,迅速地捕获全场的目光,几乎让人以为这是场以眼神捕捉目标物的活动:我瞅越与标的物之间的距离、子弹穿越我的视道、旁人睁瞪的目光安全降落于红心。
射击与"罪"也颇有关连,罪的希腊原文即为射不中箭靶,引伸为达不到神公义之标准。 圣经里经常提到我们要单单仰望神,神本身是我们唯一的目标,与神相比,其他的人事物都不重要了。
在真正的射击中,也必须专一注视标的物,不容丝毫分心。当注意力极为集中的时候,确实可达到旁若无人、无物的地步,唯有这样,才有射中的机会。
紧张的气氛之下,身体容易发抖,这是射击或抛掷这类特别要求准度的运动相当忌讳之处,而这也是射击者在面临对手压境或周围围观者产生强大压力时所必须克服的。
当大卫面对强敌与族人的生死之关,未因而自乱阵脚,惶惶不知所措,才能在危险的时刻冷静分析,想出致胜之道;另一方面,其于匆促紧迫之间发射石头,那一种周似无人的静定心境,更是素常的训练所致。
蒙神预备出征心情
电影里的出征情节大约如此:破晓,整夜枕戈待旦的士兵已排列整齐,领军者在行列俨然的队伍前方来回逡巡,口中喷吐动人激昂的演说,声势节节上扬,如岩浆自火山口奔冲而出,炙烧体内的血液,朝向沸点奔涌。
一阵嚎吼,临界沸点时化为气体的猛烈高潮后,对于生命的关想已如空气轻飏,抓不住,却感觉得到。
终于要启程,我并不怀著旅游般雀跃的心情,不带有对异地幻漫的期待,亦无刚猛的威势。
我提醒自己,将要走进另一个世界了,不再躺卧于宽敞明亮的厅房,没有舒适的捷运系统,只有荒僻山径里颠簸仓促的人肉罐头。
激励士气的慷慨陈词,来自朝朝暮暮的温柔召唤,或许是一节经文、一份强烈的感受,也可能是某个可贵的见证、自山中攫取而驻留在心里的一段画面;无论如何,我知道神总是在适当的时机用不同的方式预备我的心。
临行前,与家人携手在神面前恳切地祷告。这短短的片刻,是家庭所能给予最温暖的守护与门外毫不留情的暴烈旋风的交接处,是柔细沙滩与狂浪怒海间的清浅湿地。
最后的一声"阿门",截然将我和家人划分为边境的两方,前方征场、后方思愁。(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