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虐待儿童会何爱珠博士表示,儿童心理虐待因不易察觉而常被忽视,所以有关举报数字亦偏低。(图:防止虐待儿童协会)今时今日绝大部份父母已不会用手用棍责打儿女,然而大家无注意到一些惯常讲的言语亦会对儿童造成的伤害,甚至可能带来长期的心理恐惧和创伤?防止虐待儿童会总干事何爱珠博士提醒家长和儿童照顾者应尊重孩童,纠正日常言行及态度不要传递负面及拒绝信息,恐损害孩童的幼小心灵。 何博士表示一些重复性的行为或态度模式,损害到儿童的智力和情感的发展,将构成心理虐待或精神虐待。比如一些严重的羞辱、惊骇、剥削孩童对情绪的反应,又或传递一些负面评价的信息,比如"无用"、"无价值"、"无人爱"、"我不要你啦"等。儿童接收这些说话之后若不懂得处理,或无人帮助他们处理的时候,会产生不良后果,他们自我价值低甚至出现一些异常行为,例如轻微的会尿床、作恶梦,稍严重的拒绝表达自己,阻碍日后语言发展;更严重的甚至则会伤害自己及产生自杀念头。 何博士表示据过往接触经验,当家长面对压力大时就容易出口伤人,以上类型的心理虐待就容易发生,所以家长需要懂得疏导情绪,同时有必要检讨惯常言语中有没有伤害成份。
她提醒大人的言语中要避免两点,第一是少比较,不要说别的孩子更好,造成孩童的自我价值偏低;第二是少批评、少排斥。同时与之相反的是多尊重儿童,多讲鼓励性和赞赏性的说话,能帮助儿童建立安全感和自信。她举例大人想纠正儿童一些错误行为的时候,不应该说他们整个人无用,而是讲明什么行为是错误的,会导致什么不好后果,而怎样做会更好。 若意识到孩子可能已经受到伤害,则要尽快补救方面。何博士表示大人需改变说话和行为模式,以正面的管教方法取代负面的管教方法,处理情绪感困难的可寻找机构和专业人士帮助。而儿童方面若较为严重的需要接受较为深层的辅导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