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宣」熱潮方興未艾 貴在與「長宣」配搭

信徒應如何看待「短宣熱」這一現象?

近年來,香港各教會、差會等衆機構推出的各種「短宣」層出不窮。不僅目的地涵蓋多個國家,種類也繁多,除「本地宣教」,以「文化體驗」、「旅游體驗」、「異象體驗」等不同目的的「訪宣」亦給信徒提供了多種選擇。早在《2004年香港基督教教會普查》中,就已反映出短宣在各堂會事工中廣受歡迎:全港有60.6 %(715家)華語堂會有常設的差傳事工,而其中731家堂會都會定期舉辦「短宣」。可以說,「短宣」這一熱潮方興未艾。 信徒應如何看待「短宣熱」這一現象?堂會又應如何善用「短宣」造福工場?香港差傳事工聯會總幹事林兆源牧師、香港教會更新運動總幹事胡志偉牧師亦曾在近期以「短宣」爲專題的《往普天下去》期刊上發表文章《短宣反轉睇》、《教會短宣是旅遊消費、文化體驗或促進使命?》闡述各自看法。 「短宣」貴在與「長宣」配搭 林兆源牧師與胡志偉牧師都表示,「短宣」是一種值得肯定的宣教方式。 林牧師說,從舊約的拿細耳人、新約耶穌基督差派70人作短暫的工作等聖經中很多經文記載能够看到,「短宣」是每一個時代都採用的宣教模式。 但是,教會機構需認真反省「短宣」目前存在的一些問題,諸如:只是抱著「人有我有」的心態作短宣、看重參與人數多少而忽視質量、濃厚的旅遊消費心態帶入其中、漠視文化差異、實質成效不佳、消極影響「長宣」等。胡志偉牧師提醒說,當華人教會只單獨看待「短宣」,或以個別活動看待,而忘記「短宣」的特定角色是配合「長宣」時,即使投入很多人力財力,卻往往弄巧成拙、徒有熱心。 兩位牧師强調說,「短宣」貴在與「長宣」配搭,才能帶來具體貢獻。林牧師表示,雖然眼下短宣種類、目的繁多,但是教會機構不能「因噎廢食」,反而要在正面教導上更多的下功夫,使信徒按照短宣不同目的作出不同裝備,對牧者則要多加教導。而差傳負責人更要統籌安排,以讓教會能透過參與多種「短宣」最終培育出「長宣」人力,才能長久造就工場。 「短宣」要强化與教會的結連 同時,林兆源牧師也强調了「短宣」要注重與教會的結連,否則只能如無水之魚,最終無益於工場、堂會和衆多的參加者。他建議「短宣」最好還由教會組隊或是差會協辦,個人參與時也必須得到教會認同和推薦方可。林牧師還鼓勵教會用禱告來參與「短宣」,他說這樣才能強化雙方聯繫,深化參加者與教會整體的結連,從而達到良好效果。
讓世界聽見基督教的聲音

你一次性或持續的支持,能讓任何人都能免 費閱讀《基督日報》的所有內容。

⽀持優質基督教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