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崇荣牧师奔走港、台、东南亚破解《达文西密码》 以神学立场指出《达文西密码》谬误 編輯室 2006年6月17日星期六 上午2:11 唐崇荣国际布道团自本月8日开始,经已在雅加达、吉隆坡、台湾等地主讲《达文西密码》特别讲座。15日亦于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为香港信徒解读《达文西密码》,该讲座吸引1,800人参与。为回应《达文西密码》里的各项论调,唐崇荣牧师除了从神学、历史和哲学的观点与会众对话,亦从艺术(哲学)的看法介入、并分析该书对基督信仰造成的冲击。 作者假借"达文西"之名开展与事实相违的故事 《达文西密码》的作者丹‧布朗,凭借其惊惊的笔触,配以巧妙的安排,并假借"达文西"之名开展了与事实相违的故事情节。然而,达文西的三部经典之作,被丹‧布朗塑造为隐藏了基督身世的秘密;《最后的晚餐》有否暗藏"抺大利马利亚"的可能?就文艺复兴时期而言,本身对西洋艺术甚有研究的唐牧师说:"当时,许多画家笔下的约翰(不论是施洗约翰,还是使徒约翰),大多是以『少女』的形式来描绘,而《施洗者的约翰》里的约翰便为一例。" 《最后的晚餐》里所描绘的,与当时犹太人的习俗不同,达文西以长桌代替了"U"型桌,为了细腻地刻划出门徒们的表情,12种各不同的态度和反应。唐牧师强调:"达文西在这里所要描绘的,就是基督耶稣面临死亡前夕,门徒们里面那种心灵的表达。"这里,彼得与约翰正在交头接耳,细声谈论著主将受死的场景。 此外,从"艺术哲学"的角度来看,《最后的晚餐》虽没有符合犹太教的传统风俗、规格,但却表现了以"基督"为中心的世界观,配以12种不同的表情,更能刻划其内在的深层意义。而在《密码》一书里,作者丹‧布朗对壁画中"V"字型的构图,猜想成为代表女性的符号,意含耶稣身旁的就是抺大利马利亚。 唐牧师回应道:"这是他个人假造历史事实,死无对证的诡计。"其实,壁画中多处的"V"字型构图,是当时流行对艺术动态、惯性的表达方式。而里面手里执著刀的彼得,以及圣桌上的13个小玻璃杯,却被丹‧布朗解读成"暗藏杀机"和"圣杯就是女人的子宫"的说法,其窜改历史之意图昭然若揭。 不要成为受骗的被动者,要明确察看其背后真正的动机 接著,唐牧师就达文西的画作《圣母子》(The Madonna and Child, 1490-1491)、《圣母圣婴和圣安妮》(The Virgin and Child with Saint Anne, 1510)和《蒙娜丽莎》(The Mona Lisa, 1503-1506),说明达文西是文艺复兴时期破格的艺术家之一。另外,作者以《人体比例图》(维特鲁维亚)安插了小说人物罗浮宫馆长的死亡情境,当中不仅暗示了"反基督"、欺骗的基督教和存有反基督教的密码等,但唐牧师强调:"我们不要成为受骗的被动者,要明确察看其背后真正的动机。" 丹‧布朗引述毫无根据的文献 除此之外,作者丹‧布朗借由虚构人物表达其错误的宗教观、圣经观、神观、救赎观,以及启示观。然而,丹‧布朗在书中明显的犯错,就是引述毫无根据的文献;假藉那些具名望、有权势的人物,来遮盖其浅陋的宗教观和历史观。唐牧师又就其引用的《圣杯与圣血》,反驳那些错误的基督信仰─对象性的信仰和圣物崇拜。 对圣杯最传统的解释是在耶稣受难时,用来盛放耶稣鲜血的圣餐杯,但作者在书中声称,"圣杯与圣血"就是子宫和孩子的意思,隐喻圣杯是耶稣的配偶抺大利的马利亚。这明显是亵渎了基督的圣名。 此书的实存是抵抗基督教、不信圣经启示、基督救赎等 再者,丹‧布朗对故事人物的描述,就第一类人物,诸如:罗浮宫馆长 (唐牧师订正为"鉴赏家")、符号学教授和前皇家历史学家等,都冠以令人注目的名字;可是,唐牧师认为这仅是令人注目的假象;而第二类人物,唐牧师举以"息安会"为例,据作者本人所述,息安会是源于公元1099年的秘密组织,但是,回溯息安会的历史,不仅没有存在如此组织,那些历史人物更不可能为该组织成员。 而书中的另一组织"主业会"也非丹‧布朗所述的。因此,唐牧师认为,此书的实存就是抵抗基督教、反对天主教,以及不信圣经启示、基督救赎等。接著,唐牧师对书中的描述,不论是人物、景境,还是剧情,都作了多方的验证,不仅推翻了丹‧布朗的立场,更强调现存四福音的正当性,并认为他是否定福音的,作者不仅错误引述了死海文书,更引用旁经 (多马福音、腓力福音、真理福音、埃及福音和抺大利马利亚福音)作为其立论的基础;同时,并从方兴未艾的女性主义来解构,道出了抺大利马利亚为耶稣妻子的论调。 唐牧师说,这是颠覆历史的论调,就如约翰一书所讲述的:"那敌基督的出来了。"他们(敌基督的)认为肉身是邪恶的,更不相信道成肉身,也不相信流血成就的救恩,耶和华也绝非那独一的真神等,这些明显是违反使徒信仰的,正是所谓诺斯底的说法。 他强调:"现今的27部新约经书在公元二世纪经已定型,绝非任何政治权威下的产物。"最后,唐牧师借用马太福音的经文,"你们的话,是,就说是;不是,就说不是;若再多说,就是出于那恶者。"作结,劝导弟兄姊妹要保守自己的信仰,并顺服真道、尊重圣道。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