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憑信接受上帝呼召—開始精彩下半場
從亞伯蘭到亞伯拉罕有說不完的故事。亞伯蘭是聖經劃時代的人物,創11章下半介紹他的出生和歷史,亦是聖經訊息開始聚焦在他帶出來的救恩。不過亞伯蘭也是普通人,像你和我一樣因著父母的生兒育女來到世界,我們每個人都和他一樣活在上帝的普及恩典上。
不單如此,亞伯蘭的原生家庭給我們很多啟發,也是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美中不足,幾乎每個人都有人生遺憾。亞伯蘭一生年歲是175,當他人生中段75歲時生活再次安定下來,家庭的事故沒打垮他,對自己人生下半有盼望,帶著這積極思維,他聽見上帝給他的呼召。
這是超現實的應許,他希望人生除了衣食住行的生存問題外能活得更有價值。但上帝給的應許超乎想像,甚至他當時聽到時能明白多少呢﹖無論如何他接近上帝,憑著信心走上去,如此才令他的人生下半場變得劃時代。
這是也是現實的人生磨煉。他離開了生活75年的肥沃地帶來到貧瘠的迦南山地,上帝超現實的應許真的超現實,但多少家庭辛酸事故他都熬過了,他一次又一次築壇,表達他將生命再一次歸屬於上帝,讓上帝成為他人生的主宰。
殘酷現實—糧食不繼, 為求生離開應許之地
看到今天的經文時,不論信心多麼大,多麼堅強,當腳踏實地面對現實時面對殘酷現實——荒山就是荒上,糧食不繼,要坐以待斃嗎﹖
「後來亞伯蘭又漸漸遷往南地去。」經過一段日子,大概他從哈蘭帶了足夠的糧食,這路程約四五個月旅程,民族遷移的人都會帶一年甚至兩年的糧食,後來這簡單的事反映他有所準備,他不是立刻走,一方面是善用帶來乾糧,亦一方亦是努力種植。荒山不常有糧食,就漸漸遷往尼革夫去,有的譯本叫「南地」,是迦南地區的南部,看看生產糧食的條件和機會如何。
要留意他是離開了應許之地,上帝要他來這地方,但他留不下來。這不是你和我今天每天面對的信仰掙扎嗎﹖我們看聖經、教會生活,聽了很多寶貴教導,歸信主經歷寶貴生活,但卻與現實生活相悖,難怪信主的人會出現所謂「謀生」的問題。很多年青人讀書時歸主,發現是人生真道,但踏出社會,碰見人際利害關係忽然覺得束手無策,覺得聖經教導好像在現實中用不出來。亞伯蘭遇的問題是歷世歷代的人遇到的。
他已到了尼革夫,不過「那地遭遇饑荒」,似乎更嚴重,於是他就「因饑荒甚大」越走越遠,再往西南去就是埃及。於是他由應許地結果要在埃及地落腳。
飢荒大概是沒有雨水,我們一般稱之「天災」,不過對天災我們需要有好的理解。上帝創造世界,地球運轉歷來這樣:河流有流動規律,地殼的岩漿、山火爆發有規律,氣流有規律,若對我們的生活沒有影響我們不會稱為天災。現在世上有很多地方亦有火山爆發,不過遠離民區,變成觀光地區。中國的錢塘江,不站在那裡不會影響財性命,我們反而欣賞它的壯觀,所以我們稱這些大自然現象為天災,是因為我們生活活動實質靠大自然現象,當大自然現象發生破壞財物性命時,我們才稱這些現象為天災。
當然為何我們會受這些大自然現象帶來的危害﹖有時因為人類缺少知識,原來生活在某些大自然現象活躍地帶不自知,於是現象發生時當然受波及所以由於我們的限制、缺少知識,有的出於貪婪,過度採伐等。無論如何我們都是有限無知的人,我們要謀生要立足世界,少不免我們會受大自然規律的活動影響生命。面對這些的時候我們怎樣呢﹖特別是跟隨上帝的人,當然我們有很多疑問:為什麼上帝不保守我﹖為什麼不攔阻危險的東西﹖
人的苦難很多原因,不過亞伯蘭的經歷和我們相似,沒什麼特別原因,總之就是生活艱難,我按照上帝旨意生活,但為什麼仍遭困難呢﹖所以當他離開迦南地,再下去埃及到底是信心不足、或不能吃苦,或對生命有責任感呢﹖沒有糧食只能坐以待斃。我們信仰不是墨守成規一定要這樣那樣,也是要有常識,沒有糧食就去別的地去。
下到埃及,不安隨來
經文中有重要的詞,當他下到埃及時不是要「定居」,而是「要在那裏暫居。」他曾兩次築壇表示接近上帝,這個絕對不容易的。聖經有很多例子:原來上帝不是呼召我們住入溫室,我們經歷上帝的恩典,要在現實生活裡見證。誰人會想到四百年後他的後代離開埃及回到迦南﹖
為什麼神不把埃及的尼羅河流域給他們,而要他們去到迦南﹖迦勒底的吾珥水源充足,上帝要他們離開那地方去到迦南。有時上帝要我們離開我們看似「好得多」的地方才說說是上帝的應許,上帝不是召我們入到溫室中,我們信靠上帝不是單要求祂消災解難,正是在不能靠自己、不能靠外界中,我們知道只能依靠上帝,上帝的恩典要讓我們在殘酷的現實世界中實實際際的經歷。
亞伯蘭離開南地去埃及了,他的妻子撒萊和侄兒羅得他們想什麼呢﹖這家庭需要相依為命。亞伯蘭與太太沒兒女,羅得沒有父親,所以三人相依為命,戰戰競競,一方面對上帝有信靠的心,一方面在惡劣環境要站穩,心慌慌,要踏上征途。作為大家長的亞伯蘭要背負重擔,有失望有無奈,不安感漸漸進來,於是產生了神經質的自保的方法。
亞伯蘭亂了陣腳
讀到十二章11節有什麼感覺呢﹖我知道你是容貌俊美的婦人,所以我們會沒命。埃及人看見你必說:『這是他的妻子』,他們就要殺我,卻叫你存活。在生活的困難中,外在的困難令他自己的內心中產生不安全感。這是大家長、大男人,無處宣壓無處傾訴,心裡一直想一直想想到這裡。我們歷世歷代的人也一樣:人性真的沒什麼改變,於是想出一個令人驚訝的建議:老婆呀你認做我的妺好了,如此妳對我有恩,表現妳對我的愛。他說:「使我因你得平安,我的命也因你存活。」這話顯出他的神經質。
不過雖然神經質,不要說他亂來。亞伯蘭在世上生活七十多年,經歷多少人生挑戰、家庭風潻,所以他通曉人情世故,洞悉人心。雖說他神經質的推想,但再看下去時他的估計和判斷算直料事如神的準確。他真的很了解人性。不過我們想不到他想出如此自保的方法。我想大家留意一樣:越在世間閱歷豐富,越是人情練達,必是在世上生活更揮灑自如、更有自信,這種自信可使一個人更自閉,活在自己的小宇宙裡。所以越是人情練達洞悉世情,越是聰明的人越容易在危機中合理化自己的弱點。對他來說這分析很準確,算過怎樣面對。「朋友你回頭吧,那裡飢荒,來到這裡沒路可走了。」這樣作越是精明。越精明越合理化自己的盲點,到一個地步會相信自己是對的,很會為自己開脫。
我記起兩個較簡單的情況:大多數人生活很忙碌,我認識幾位信徒,他們不是掛名的基督徒。不過生活忙碌他們漸有此想法,我整天看著文件電腦,眼睛很累,上下班都不想讀聖經。主啊我愛你,你知道,你看人的心不看我的外表,真的很聰明的想法,禱告,每次謝飯禱告匆匆過去,感謝上帝讓我吃了有力量,於是上帝知道我,不用了。充滿自信,很瀟灑。對自己沒要求,漸漸信仰對他來說變成「僅僅得救的信仰」。
怎樣經歷豐盛的生命﹖怎樣經歷豐盛的恩典﹖越精明的人越會為自己找路。剛才提過信仰有時僵化變成刻板的教條,一定要有某些表現,按時做某些事情。讓我們心裡常有個祭壇,不時來到神的面前,讓祂做我生命的第一位。
另一個例子,有個中年弟兄,養妻活兒生活擔子很重。一天他對牧師說出他的想法:牧師未來兩個月我暫時不奉獻,因為股票巿場中某某股票上巿,我得到內幕消息,這股票升幾倍,所以我暫時向神借兩個月的奉獻,到時賺幾倍,雙倍奉獻。當我們有時有某些喜好、或是某些不安擔憂我們會按自己常識去想解決方法,然後自以為是覺得很對,覺得自己在幫上帝賺錢,加倍奉獻沒什麼不對。亞伯蘭在人生五味架亦是我們在經歷的人生。有信仰的人有時候可能更難一點,因為信靠上帝,有主保守,為什麼還有這樣的遭遇﹖求主幫助我們。
逆境中的光——看見隱藏的上帝
今天的經文由我們無法掌握的大自然帶來的殘酷現實,但人的軟弱和奸狡帶來更殘酷現實。有人說天災不如人禍,亞伯蘭在這裡自造一個禍,但吊詭的是他似乎成功渡過危難,還有收穫,因為這樣「法老因這婦人就厚待亞伯蘭,亞伯蘭得了許多牛、羊、駱駝、公驢、母驢、僕婢。」
你想像當時亞伯蘭跟他的後輩羅得,這邊廂看著太太被帶入宮,那邊廂又看見很多僕婢很多駱駝,一來一去,是哭是笑呢﹖一得一失,似乎交貨交易。吊詭的是事情這樣發生:當他自以為聰明想到辦法,即時效果似是對,荒謬事情每天生活中都發生,是他也是我,人性在千百年沒什麼分別:由大自然造成的難過現實,與人自己造成的殘酷現實。正是看不到隱藏的現實才弄出這樣的事件。
大家不妨欣賞一下聖經文學手法,當亞伯蘭和太太得意之時,聖經沒有記載撒萊的反應,整個過程中一句都沒記載;後輩羅得見到長輩這樣作事情亦不合稱,整個記載,太太和羅得都是一句話都沒講,平時給超現實應許的上帝此刻亦失踪了。9節至16節,一直都看不見上帝的作為。看到聖經的文學手法,要突顯一件事情:由頭到尾都是亞伯蘭在自言自言,正要突顯他的自說自話,自編自導自演。其實亞伯蘭一向信帝,亦因如此他才足迦南,生活的考驗亦是踏出迦南第一天就出現他一再築壇來接近上帝,讓軟弱的心靈永遠有至高的上帝在生命做導引。但糧食是生存的需要,糧食不是額外,看不到糧食的一天亦看不到祭壇,不安支配了他,以致出了非理性的想法。
撒萊我們為她補充一句:古代要入去見皇帝亦要等一年,以斯帖亦是一年之後才去見亞哈隨魯王,但以理亦是很長時間後才可見王,所以有理由相信撒萊是沒有受到傷害。不過留意上帝沒有攔阻亞伯蘭,亦沒攔截撒萊身陷險境,但卻攔阻他所害怕的對方犯錯。他害怕的對方原來怕上帝,他最怕的就是這個埃及王,偏偏上帝攔阻這埃及法老王做錯事。我剛才說這是隱藏的現實。當我們每個人最感到無助時,似是失踪、隱藏的上帝原來在旁,神一直看著他如何學習,上帝一直看顧撒萊,在千鈞一髮時保護她。
當我們在困難逆境時我們經常疑惑上帝去了哪裡,原來一直隱藏的上帝一直著緊我們。亞伯蘭的表現顯出我們人性真的很脆弱,他的信心簡單相信主的呼召來到這裡,仍要經歷磨練和成長過程。
你和我也一樣,所以當我們面對生存的逆境時怎樣呢﹖我們很可能緊張,但要知道一直隱藏的上帝一直著緊我們。上帝給我們豐足生命的恩典,上帝也不是消災解難、上帝更不是苦難世界中禮拜天讓我們麻醉一下,上帝一直在旁邊與我們同走人生路,或隱或現,在這個人生的苦味之中,祂不要我們只為口奔馳,只為生活行屍走肉。信靠上帝讓我們生活提昇、活得像祂、活出有尊嚴、有上帝形象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