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半學生心理困擾不求助 YMCA促建立「三層應急機制」

逾半學生心理困擾不求助 YMCA促建立「三層應急機制」
YMCA公佈本港首份「香港中學生精神健康素養」調查,約三成學生受抑鬱症狀影響。(圖:YMCA提供)
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YMCA)近日公布本港首份「香港中學生精神健康素養」調查結果,顯示約三成(30.6%)的受訪學生正遭受抑鬱症狀影響,建議設立「三層應急機制」及提倡學習與生活平衡。

調查亦指,逾兩成學生明言不會主動尋求協助;近半(47%)的受訪者在面對心理健康問題時,不一定尋求專業幫助。

三成抑鬱困擾 四分一感焦慮

調查於今年7月至8月進行,針對826名港島區的中學生進行問卷訪問。結果顯示,過半數的受訪學生最近兩周經歷感到緊張、不安或煩躁,甚至無法停止或控制憂慮。研究團隊透過簡易版病人健康問卷(PHQ-2),三成(30.6%)受訪學生正受抑鬱症相關的症狀困擾 。同時,以簡易版焦慮情緒問卷(GAD-2)評估受訪者的焦慮狀態,四分一(24.5%)受訪學生處於焦慮的狀態 。

另外,透過抑鬱焦慮壓力量表(DASS)評估,36%受訪學生被評為抗逆力低,面對逆境需較長時間調節壓力和情緒。團隊亦邀請受訪學生自評健康狀况,52.5%學生認為「極好/非常好/好」,但當中15.9%人受抑鬱症狀困擾。

個案:成年人較難明白青少年處境

中五生Christy(化名)分享,曾經因學業壓力而感到焦慮獨自哭泣及失眠,因受家人誤解不願與家人傾訴,幸有一次機會與家人修補關係。她認為青少年與成人年代不同,成年人較難明白自己的處境。

三層應急機制

YMCA建議建立「三層應急機制」,以恆常化支持學生的心理健康需求,以及設立專項基金支援中學生精神健康,資助對象為受初期情緒困擾的中學生,由地區支援服務單位協助推行,將申請人轉介到合適的私營醫社輔導中心接受相關服務,包括心理評估、輔導或治療。

提倡學習與生活平衡

此外,透過非學術活動修復青少年與成年人之間的信任,同時提倡「Study-Life Balance」(學習生活平衡)學習生活模式,鼓勵學生投入學業之餘,也要享受社交、體育文化、大自然及社區探索等各方面樂趣,與及充足的作息安排。

YMCA青年會書院亦試行為中一學生提供午膳後的小睡時間;另外,每學年有八天的「全方位學習日」,讓中一至中五學生自選參與學會或興趣活動,中六學生更可休息半天,鼓勵學生適時放鬆。

讓世界聽見基督教的聲音

你一次性或持續的支持,能讓任何人都能免 費閱讀《基督日報》的所有內容。

⽀持優質基督教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