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特訪問了工業福音團契總幹事余妙雲女士,對香港的基層福音事工作進一步了解。
在小小的辦公室一隅,放了滿滿的獎座和記念品,見證了工福30年來對基層社群的愛。
參與基層福音多年的余妙雲女士在基督教基層事工機構裡得到不少肯定,她向本報記者講述了香港基層福音運動的歷史。
香港基層福音運動歷史
「90年華福招聚機構領袖在星加坡舉行基層福音會議時,世界不同地方的人走在一起交流後,發現香港在基層福音事工上走在前端。」
為什麼香港基層福音工作比其他地區走得快呢﹖余姑娘認為主要是社會原因:香港50年代難民潮的出現,令教會開始關心難民,出現基層工作;60年代工業出現,帶動勞工事工……這些因素帶動了基層宣教工作。
此外,60年代亦正值學生運動的「火紅年代」,當時不少基督徒活躍於基層福音工作裡,包括蔡元雲醫生、陳喜謙、馮偉文、陳天祥等人,他們至今仍然是關心基層的中堅份子。
華福大會與基層福音事工運動
每5年一屆的華福大會與各地華人基層福音事工有密切關係,一直擔當著聯繫角色。在90年的華福大會上,關心基層工作的領袖們聚在一起,開始了華福與基層事工不可分割的關係。
余女士憶述,在那次的會議上,各地區的同工都被燃起,認為在世界來說,基層人數佔最多,意味著福音要遍傳的話,基層福音事工是大勢所趨。當時的教會的對象多是中層,但踏進90年代後,基層福音事工成為新議題,及至後來的華福也以此為題舉行了諮詢會議。
孤軍作戰 默默事奉
華福會議過後,各機構回到各自地方事奉基層人士,開始遇上各樣困難:機構力量小,而教會對基層事工漠不關心,各地機構都有孤軍作戰之感,於是在97年再舉辦了「普世華人基層福音會議」,華福為協辦角色。會後大家進一步認識到基層工作是神的旨意;97回歸後,香港的有錢人走了,面對經濟問題有很多挑戰,加上中國這個大禾場,香港的教會未能回應。
會議後,一眾籌委感到不能就這樣完結,都想繼續維持下去,於是「主愛基層運動」開始了,希望向整個香港社會、教會和貧窮的人呼喊:「主愛你們!」
與香港巿民共渡時艱
在余妙雲眼中,「主愛基層運動」已形成一股長期的聯合力量,在香港逆境時,與貧苦大眾一起跨過逆境。「我們將從事基層工作的同工或信徒團結起來,將福音傳開去,因此我們的意義是合一的行動,提醒教會關心基層福音工作。」98年年經濟衰退,運動很快地回應社會需要,進行關懷行動、發出緊急援助基金和物資、採訪、千人宴等,讓很多貧窮人參與;01年時,香港貧窮問題嚴重,於是組成「基督徒關懷貧窮人行動」,與巿民共渡時艱。至01年末,教新、聯會和其他關心基層問題的教會領袖推出了「教會關注失業行動」,回應社會需要……這一切余妙雲都覺得是運動的果效。
「我覺得運動是有成果的,90年代關心基層開始,透過勞工主日、社會關懷主日、前線人員與基層人接觸、帶他們信主等工作,關顧基層的意識不斷傳遞開去,多了教會關注,多了人談及,關心貧窮工作的也多了,亦多了文章,甚至配合整個大趨勢,覺得基層需要關心扶助。
然而無可否認的是,各機構的工作都分散的,機構各有各忙、各有各需要,很難結集力量。「我們希望今次主愛基層雙週能用兩個星期的活動,集結教會的關注。」
訪問、撰文:陳麗斯
余妙雲女士訪談 (下)— 重拾教會丟掉的使命 (2006.04.21)
相關新聞: 「主愛基層雙週」今個勞工主日將誓師 (2006.04.21) 「4‧18」開始至「5‧1」—把主愛傳遍基層! (2006.04.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