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基督教服务处去年10月进行此项"家长与子女沟通形态"调查,一共访问了845名小四至小六学生。调查结果显示,父母多对子女讲正面地说话,包括鼓励、欣赏、安慰和感谢,无论对子女的自我价值、与父母的关系及人际关系也有正面的关系 。子女明显会表现得"喜欢与父母聊天"、"与父母关系良好"、"信服父母的管教"及"喜欢家庭"。相反,父母多对子女讲负面的说话,以上四项与父母及家庭的关系也明显表现负面。
调查并显示,有三成受访子女觉得父母说羞辱及眨低的话令他们最感到伤害,这些说话包括说子女"笨"、"蠢"、"无用"、"衰格"、"废物"等等。另外,有两成受访子女觉得父母说恐吓的话令他们最感到伤害,比如恐吓"打"或"打死他们"、"叫他们去死"、"赶他们出街"等等。
记者招待会上,该处天伦综合家庭服务中心总协调主任梁李紫薇表示,调查结果中近两成学生指出父母从不向他们说过简单如"唔该你"等正面说话,反而有一成学生表示难听的说话如"你无脑?謘B无人好似你咁衰格"等,则经常"声声入耳"。
梁李紫薇指出,父母向子女说恐吓及羞辱的说话,除了会令他们感到受伤害外,这些话只能发泄一时的情绪,子女却完全不知自己错在何处;建议父母提醒子女时说话内容要具体及清晰,针对事而不针对人,让子女知道如何作出改善;向子女说"好言好语",多多鼓励,以提升子女的自我价值、与父母的关系及其人际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