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面話語傷子女 好言好語心花放

負面話語傷子女 好言好語心花放
該處呼籲父母對子女多說「好言好語」,包括鼓勵、欣賞、多謝及安慰的話。(圖:基督教服務處)
一份針對小學生調查指出,多聽父母說鼓勵安慰等正面言語的子女,在人際關係與家庭關係上的表現較佳;相反父母對子女羞辱和恐嚇的話最令子女心靈受創,調查機構呼籲父母對子女多說「好言好語」。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去年10月進行此項「家長與子女溝通形態」調查,一共訪問了845名小四至小六學生。調查結果顯示,父母多對子女講正面地說話,包括鼓勵、欣賞、安慰和感謝,無論對子女的自我價值、與父母的關係及人際關係也有正面的關係 。子女明顯會表現得「喜歡與父母聊天」、「與父母關係良好」、「信服父母的管教」及「喜歡家庭」。相反,父母多對子女講負面的說話,以上四項與父母及家庭的關係也明顯表現負面。

調查並顯示,有三成受訪子女覺得父母說羞辱及眨低的話令他們最感到傷害,這些說話包括說子女「笨」、「蠢」、「無用」、「衰格」、「廢物」等等。另外,有兩成受訪子女覺得父母說恐嚇的話令他們最感到傷害,比如恐嚇「打」或「打死他們」、「叫他們去死」、「趕他們出街」等等。

記者招待會上,該處天倫綜合家庭服務中心總協調主任梁李紫薇表示,調查結果中近兩成學生指出父母從不向他們說過簡單如「唔該你」等正面說話,反而有一成學生表示難聽的說話如「你無腦?謘B無人好似你咁衰格」等,則經常「聲聲入耳」。

梁李紫薇指出,父母向子女說恐嚇及羞辱的說話,除了會令他們感到受傷害外,這些話只能發洩一時的情緒,子女卻完全不知自己錯在何處;建議父母提醒子女時說話內容要具體及清晰,針對事而不針對人,讓子女知道如何作出改善;向子女說「好言好語」,多多鼓勵,以提升子女的自我價值、與父母的關係及其人際關係。

讓世界聽見基督教的聲音

你一次性或持續的支持,能讓任何人都能免 費閱讀《基督日報》的所有內容。

⽀持優質基督教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