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萬」成就背後 風雨知多少

—— 福音證主協會內地出版百萬册之後記(上)

「百萬」成就背後 風雨知多少
香港福音證主協會於今年8月底在北京舉辦內地出版100萬册誌慶。一個香港福音出版機構,不遠萬里,衝破文化、經濟、政策等重重障礙,於內地出版百萬書籍。這背後一定有很多鮮為人知的故事,我們不妨和證主總幹事鄧兆栢一起分享一下這百萬書的經歷。

記:在中國出版的100萬本書裏面,最受歡迎的是哪一本,是如何出版的?100萬本書有多少是銷售,又有多少是贈送的呢?

鄧: 最受歡迎的就是我們在內地出版的第一本書《聖經—串珠.注釋本》,該書目前為止已出版33萬本。是同中國基督教兩會合作出版的。100萬本書全部是通過正規渠道銷售的,是商業買賣,而我們平時贈送的書籍並不計算在內。

記:證主出版社在中國有哪些合作夥伴,和他們的合作有什麽共同特點?

鄧: 主要是三個類型,首先是基督教全國兩會,他們也是我們最重要的合作夥伴,從開始階段的《聖經—串珠.注釋本》到今年5月份合作新出版的《實用新約注釋》,有很多的合作。和兩會合作出版書籍大多是工具書,宗教味道很濃。

其次就是國家宗教局屬下的宗教文化出版社,他們專門負責出版宗教類圖書。和他們合作出版的圖書類型大多是學術性的,像《新鐵證待判》。

第三類就是坊間出版社,和他們合作出版的圖書生活性很强,最主要是親子、婚姻方面。我們也是發現中國這兩個社會問題非常突出,希望能够將聖經的教導以不同的形式傳達給許多的人,對他們有所幫助。和坊間出版社合作出版的書種約佔總數的50%,數量上約佔30%。

記:在北京的內地百萬書本發行誌慶上,您提及在大陸的事工交了許多「學費」,可以具體講講這些「學費」是怎麽交的呢?

鄧: 首先是文化不一樣。香港是一個多文化融合的地方,他不同於內地的純中國文化。舉例來說在香港受歡迎的書在內地不一定受歡迎。

比如語文方面,香港的中文同大陸的中文不一樣,和臺灣的中文又不一樣。我們自己經常用的時候習慣了,不以為意。但是讀者看書以後給我們寫信,說他們看不懂一些字詞的意思。所以我們後來就請內地的編輯幫忙修改,再看的時候和原來大不一樣,效果也好了很多。

還有就是翻譯。我們出版的書籍過半是翻譯過來的。對於香港這個多元文化交匯的地方,他可以理解和接受,但是對於內地讀者可能就很難。比如說,一本北美的親子書籍,裏面可能教你如何通過修理後花園,如何通過洗車的時間改善家庭關係。對於香港人來說這個容易理解。但是對於一些內地人,可能這樣的場景和氛圍就難以想像和理解。所以可能這樣的書在內地難以暢銷,而我們可能認為這樣類型的書不受歡迎。其實是內地讀者難以認同書裏的一些具體情境,他們會覺得這是外來的,難以産生認同感。

—— 呼籲出版界同仁,與內地合作要注重長線。

其次就是在出版合作上面。從流程的合作上來說,很多海外的出版機構總是盡量爭取打擦邊球,盡量讓內容更加大膽些,不注意對合作夥伴的保護,而內地的合作夥伴對內容是抱著謹慎的態度,他們害怕你只是利用合作取得一些書號。所以我上次總結說要先認識再了解,再到信任最後到合作,不能跨躍著走。所以想同所有出版界同仁講,和國內機構的合作,要注重長線,不然你失敗了一次以後,一切又要重新開始。

—— 守住崗位,「爛蘋果」也可以改變

在國內出版界,有一個關於出版商、發行商、零售商三角債關係的流行說法叫「爛蘋果」。比如說發行商拿了出版社的書沒有付錢,而零售商拿了發行商的書以後也沒有付錢。這樣就形成了惡性循環。我們也在這個方面交了不少學費,現在還有20多萬的書款回收不了。所以我們後來就開始選擇合作的出版商、發行商、發行夥伴。並且不允許拖欠貨款,針對銷售商實際遇到的無法銷售的問題,我們同意退書返款,但是一定不允許拖欠貨款的現象。實際上,現在還沒有收到要退書返款的事情,我們的書都銷售出去了。所以只要我們堅守好自己的崗位,「爛蘋果」也是可以改變的。

讓世界聽見基督教的聲音

你一次性或持續的支持,能讓任何人都能免 費閱讀《基督日報》的所有內容。

⽀持優質基督教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