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顯示張學良曾撰寫佈道小册努力傳福音

史料顯示張學良曾撰寫佈道小册努力傳福音
愛國者張學良先生於當地時間12日20時50分在美國夏威夷逝世,享年101歲。
自上月來,內地《西安晚報》一篇《張學良夫婦赴台後信仰基督 匿名出書為其宣傳》的文章廣泛傳播,讓不少人瞭解到當年張學良將軍的信仰經歷,也引起不少人對張學良將軍信仰見證的興趣。

張學良將軍出生於1901年,2001年10月與世長辭,百年的人生中歷經各種浮浮沉沉、起起落落,而基督信仰在他後半生中有著重要的影響。他不僅曾親自見證信仰帶給他的改變,也有牧者等曾回憶分享過他的信仰經歷。

張學良1964年7月接受洗禮,後和夫人趙一荻繼續潜心研究基督教神學,在信仰上竭力追求,並抓住一切機會向好友傳福音。1995年,他亦曾在個人見證中分享,「我真是感謝主,在我這一生中,他引頜我,磨煉我,教導我,把我從罪中拯救出來,成為一個基督徒。使我能成為他有用的僕人,能為他工作。我現在所有的喜樂平安都是上帝所賜給我的恩典,所以在未來的日子裏,我要存著一個感恩的心,來為他作見證,傳福音。」

受洗後,張學良與趙一荻開始撰寫佈道小册子。1970年,張學良以「曾顯華」的筆名在香港正式公開出版了譯著《相逢在髑骨婁》。趙一荻也以通俗的文字,寫了四本宣傳《聖經》的小册子,它們是《好消息》、《新生命》、《真自由》、《大使命》。「曾顯華」是從曾約農、董顯光、周聯華三個名字而來的,據張學良個人信仰見證也可以看出,除了宋美齡外,這三個人在他信仰之路上起到了很重要的影響作用。

張學良從小主要接受的是我國傳統的儒家思想教育,也深受佛教教義的影響,赴台後正式接受了基督教信仰,受洗重生後,在晚年曾多次公開見證基督,分享個人信仰經歷,向親朋好友傳播福音,在張學良的引導下,如莫德惠、馮庸等也接受了基督教。

宋美齡:引導張學良入信仰之門

早在1911年,張學良就成為天津基督教青年會會員,對基督教文化有所接觸到了1937年初,張學良被囚禁在南京孔祥熙公館時,勵志社總幹事黃仁霖去看望他時,曾送給他一本《聖經》。在大陸10年被幽禁的日子,張學良一直研讀明史和陽明哲學度日,他說:「我從浙江、江西、湖南到貴州,在這一段時間裏,都是研究明史。到了台灣後,我感覺到需要有一個信仰。「曾顯華」

大約上世紀50年代初,張學良幽居高雄壽山期間,有一次,宋美齡隨同蔣介石到高雄要塞時,去看望了張學良。張學良回憶說:「有一天,蔣夫人來訪。她問我看些什麽書,我告訴她我正在研究佛教學。」但蔣夫人卻說:「漢卿,你又走錯了路,你也許認為我信基督教是很愚蠢,但是世界上各國許多有名的、偉大的人物都是基督徒,難道他們都是很愚蠢的人嗎?」後宋美齡有先後介紹董顯光教張學良英文、請周聯華教授《聖經》和神學。

董顯光、曾約農:引導張學良接受基督教

董顯光早年任蔣介石的家庭教師和英文秘書,幫助張學良學習英文。董顯光也信基督教,他的夫人更是個非常虔誠的基督徒,張學良經常同他們談論基督教。董顯光夫婦還送給張學良一本《馬丁•路德傳》,張學良看後很感動。1956年,在董顯光的引導下,正式皈依了基督教。從此,他不再治史,也不再提筆著文,對于前塵往事,一筆勾銷,不願再作回首。趙一荻與張學良一樣,同時皈依神學。

引導張學良接受基督教的另一位人物是曾約農,他是臺灣東海大學的校長。大約在董顯光離開之後,他就成為張學良的私人教師,幫助張學良學習英文和聖經教義。這時,張學良對基督教的信仰已十分虔誠。每個星期天,他都要到士林鎮的凱歌教堂去做禮拜,他還是蔣介石這個私人教堂的會員。每逢星期五,他都要在家中聽周聯華牧師講解《聖經》。 

周聯華:幫助張學良學習聖經和研讀神學

周聯華是虔誠的基督徒,是蔣家私人教堂的主任牧師,也是張學良的證道牧師。周聯華建議張學良申請美國南浸信會的神學函授課程。從那後,張學良進入正規的神學學習研究領域,一共讀了十幾年,才拿到了畢業證。張學良說:「因為我的英文不好,每次寄來的功課必須由周牧師譯為中文,錄在錄音帶上。我聽了之後,用中文回答問題,然後再由周牧師譯為英文寄回神學院去。有一段時間,周牧師出國,我就自己用字典慢慢地讀,所以用了這麽長的時間。」

張學良曾說:「《聖經》是一部最完美的經典。」1990年,張學良全面自由後,他對基督教信仰的熱情有增無减。1993年定居夏威夷以後,都按時禱告和做禮拜。1994年12月,他在夏威夷教堂中做見證,以親身經歷來宣傳基督的福音。1995年11月,他又在夏威夷第一華人基督教公理會做禮拜,向會衆作了《我信基督教的經過》的分享,介紹了他的心路歷程。

2001年10月15日,張學良老人在安詳中走完了人生旅途,在張學良墓園的一塊大理石上,以中英文刻著一段經文:「復活在我,生命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亦必復活。」並用英文刻有「以馬內利」。

讓世界聽見基督教的聲音

你一次性或持續的支持,能讓任何人都能免 費閱讀《基督日報》的所有內容。

⽀持優質基督教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