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往开来迈新台阶 中国基督教青年会、女青年会代表会议举行

据中国国家宗教事务局报道,2012年4月15、16日,中华基督教青年会、中华基督教女青年会代表会议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国十个城市的代表、特邀代表及嘉宾共约180人参加了会议。

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及女青年会分别于1885年、1890年始于中国开展工作,至今已有120多年历史,在中国不同历史阶段留下足迹,特别于扶贫、养老、教育等方面作出持久且具影响力的贡献。目前在全国十个城市有青年会、女青年会组织。

今次两大机构联合代表会议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举办的代表会议。会上总结了近年工作并提出新形势下的工作任务及目标。会议上选举出青年会、女青年会全国协会第一届理事会,又通过理事会选举产生中华基督教青年全国协会会长徐晓鸿、副会长陈新,总干事凃汉桥,以及选举出中华基督教女青年会全国协会会长金蔚、副会长高英,总干事杨明明。

会议又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自身发展需要,对中华基督教青年会、中华基督教女青年会全国协会章程草案作了修改。按照章程规定,中华基督教青年会、中华基督教女青年会代表会议每五年举行一次。

2009年11月,国家宗教局成为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中华基督教女青年会全国协会的业务主管单位。故此本次会议获得中央政府高度重视,中央统战部部长杜青林接见与会代表。开幕礼上亦有宗教局王作安局长致辞,表示该两大组织须要根据中国国情,在坚持爱国及独立自主自办原则开展工作,于社会产生积极作用。

中华基督教青年会简介

"基督教青年会"1844年6月6日由英国商人乔治•威廉创立於伦敦,1885年传入中国成立中华基督教中华青年会。(Young Men’s Christian Association),简称YMCA,分为学校青年会和城市青年会。 青年会对中国近现代史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美国汉学家费正清在论及基督教对中国社会改革的影响时,提到对中国的西方教育最具影响力的机构之一就是青年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赵晓阳评论指"使公民教育成为全国性社会运动,始于中国基督教青年会。"回顾于20世纪20年代青年会深感国家危机源于大多数民众对公民的权利和责任一无所知,后提出以公民教育为青年会重大事工。1923年青年会正式决议开展公民教育运动,遂成立青年会公民教育委员会,联络全国各地已成立的22个市会和200个校会,以举行公民演讲、出版公民教育丛书、公民测验、公民研究团、公民宣讲队等各种活动来推广公民教育。 同时青年会发起了平民教育,重新编辑了《平民千字课》,让受教育者在4个月内熟悉最基本的1000个字,又成立平民教育学校,此活动轰动全国。1920至1935年估计全国受过平民教育的人约有25万。该会编辑的千字课文销售达100万册。

另外,青年会亦推动了中国现代体育事业的发展: 1902年在天津和上海举办了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次运动会。 1909年(一说1910年)在南京主办了中国第一次全国运动会。 1913在马尼拉举办了中日菲三国参加的远东运动会。 1914年在北京天坛举办了第二届全国体育运动会。 此外,青年会的文字事工亦对中国带来的巨大影响:

YMCA是一座连接中西文化的桥梁,美国汉学家费正清在论及基督教对中国社会改革的影响时,提到对中国的西方教育最具影响力的机构之一就是YMCA。 1897年发行了《学塾月报》。 1902年成立"书报部",专门负责文字宣传工作。 1903年,被誉为"当时唯一伟大之基督徒作家"的谢洪赉参与到事工来,为书报部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1906年2月,《青年会报》改名《青年》,每年12册,分图书、社论、来稿、译件、经课、青年会新闻、播道论七项内容;同时创办英文《青年季刊》,每年4册。 1909年《青年》销售量达3700份,1911年则增至7000份,"为当时中国基督教报纸之销路最广者","先后凡7年,俾自寥寥数页之学塾月报扩充至教会惟一有价值之杂志。" 1911年,创办了《进步》月刊。 1917年《青年》与《进步》合并为《青年进步》月刊,每期销售多达7500份。 1920年 出版210种不同的书,新书和重版书共233100本,合计600万页。"它不仅领社会潮流之先,而且因为介绍高尚文化生活而受到一些社会人士的欢迎。"

青年会亦是1949年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成立时的4个团体会员之一。此外,青年会还开展公民卫生运动、学生救济、军人服务、劳工社会福利等活动。 中华基督教女青年会简介

基督教女青年会,英文名称是(Young Women's Christian Association),简称YWCA。1890年由美国传入中国,是中国基督教界主办的妇女活动和社会服务团体。女青年会是全国妇女联合会的三大初创单位之一,亦是创立全国青联的4个团体会员之一。服务对像包括妇女、孩子等相对弱势的群体,著重关注各个时期妇女的利益和需求,帮助她们提高自身素质和适应能力,激发她们的社会责任感,鼓励她们对社会事务的参与。 1908年成立中华基督教女青年会全国委员会。 1911年创设了体育会,鼓励女性参加体育活动,走向社会。 1915年创办了体育师范学校,这是中国第一所专门培养女子体育专门人才的学校。 1923年,中华基督教女青年会全国协会在上海诞生。 1930年创办了女工夜校,开展"给女工一把钥匙"活动,培训了大量女工。 1949年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成立时,女青年会是三大初创单位之一。 1949年全国青联成立时,女青年会是4个团体会员之一。 100多年来,青年会和女青年会经历了中国社会的变迁。新中国成立后,事工活动一度减少甚至停止,20世纪80年代后开始恢复。

让世界听见基督教的声音

你一次性或持续的支持,能让任何人都能免 费阅读《基督日报》的所有内容。

⽀持优质基督教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