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國家宗教事務局報道,2012年4月15、16日,中華基督教青年會、中華基督教女青年會代表會議在北京召開。來自中國十個城市的代表、特邀代表及嘉賓共約180人參加了會議。
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及女青年會分別於1885年、1890年始於中國開展工作,至今已有120多年歷史,在中國不同歷史階段留下足跡,特別於扶貧、養老、教育等方面作出持久且具影響力的貢獻。目前在全國十個城市有青年會、女青年會組織。
今次兩大機構聯合代表會議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舉辦的代表會議。會上總結了近年工作並提出新形勢下的工作任務及目標。會議上選舉出青年會、女青年會全國協會第一屆理事會,又通過理事會選舉產生中華基督教青年全國協會會長徐曉鴻、副會長陳新,總干事凃漢橋,以及選舉出中華基督教女青年會全國協會會長金蔚、副會長高英,總干事楊明明。
會議又根據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和自身發展需要,對中華基督教青年會、中華基督教女青年會全國協會章程草案作了修改。按照章程規定,中華基督教青年會、中華基督教女青年會代表會議每五年舉行一次。
2009年11月,國家宗教局成為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全國協會、中華基督教女青年會全國協會的業務主管單位。故此本次會議獲得中央政府高度重視,中央統戰部部長杜青林接見與會代表。開幕禮上亦有宗教局王作安局長致辭,表示該兩大組織須要根據中國國情,在堅持愛國及獨立自主自辦原則開展工作,於社會產生積極作用。
中華基督教青年會簡介
「基督教青年會」1844年6月6日由英國商人喬治•威廉創立於倫敦,1885年傳入中國成立中華基督教中華青年會。(Young Men’s Christian Association),簡稱YMCA,分為學校青年會和城市青年會。 青年會對中國近現代史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美國漢學家費正清在論及基督教對中國社會改革的影響時,提到對中國的西方教育最具影響力的機構之一就是青年會。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所研究員趙曉陽評論指「使公民教育成為全國性社會運動,始於中國基督教青年會。」回顧於20世紀20年代青年會深感國家危機源於大多數民眾對公民的權利和責任一無所知,後提出以公民教育為青年會重大事工。1923年青年會正式決議開展公民教育運動,遂成立青年會公民教育委員會,聯絡全國各地已成立的22個市會和200個校會,以舉行公民演講、出版公民教育叢書、公民測驗、公民研究團、公民宣講隊等各種活動來推廣公民教育。 同時青年會發起了平民教育,重新編輯了《平民千字課》,讓受教育者在4個月內熟悉最基本的1000個字,又成立平民教育學校,此活動轟動全國。1920至1935年估計全國受過平民教育的人約有25萬。該會編輯的千字課文銷售達100萬冊。
另外,青年會亦推動了中國現代體育事業的發展: 1902年在天津和上海舉辦了中國有史以來的第一次運動會。 1909年(一說1910年)在南京主辦了中國第一次全國運動會。 1913在馬尼拉舉辦了中日菲三國參加的遠東運動會。 1914年在北京天壇舉辦了第二屆全國體育運動會。 此外,青年會的文字事工亦對中國帶來的巨大影響:
YMCA是一座連接中西文化的橋梁,美國漢學家費正清在論及基督教對中國社會改革的影響時,提到對中國的西方教育最具影響力的機構之一就是YMCA。 1897年發行了《學塾月報》。 1902年成立「書報部」,專門負責文字宣傳工作。 1903年,被譽為「當時唯一偉大之基督徒作家」的謝洪賚參與到事工來,為書報部的發展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1906年2月,《青年會報》改名《青年》,每年12冊,分圖書、社論、來稿、譯件、經課、青年會新聞、播道論七項內容;同時創辦英文《青年季刊》,每年4冊。 1909年《青年》銷售量達3700份,1911年則增至7000份,「為當時中國基督教報紙之銷路最廣者」,「先後凡7年,俾自寥寥數頁之學塾月報擴充至教會惟一有價值之雜志。」 1911年,創辦了《進步》月刊。 1917年《青年》與《進步》合並為《青年進步》月刊,每期銷售多達7500份。 1920年 出版210種不同的書,新書和重版書共233100本,合計600萬頁。「它不僅領社會潮流之先,而且因為介紹高尚文化生活而受到一些社會人士的歡迎。」
青年會亦是1949年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成立時的4個團體會員之一。此外,青年會還開展公民衛生運動、學生救濟、軍人服務、勞工社會福利等活動。 中華基督教女青年會簡介
基督教女青年會,英文名稱是(Young Women's Christian Association),簡稱YWCA。1890年由美國傳入中國,是中國基督教界主辦的婦女活動和社會服務團體。女青年會是全國婦女聯合會的三大初創單位之一,亦是創立全國青聯的4個團體會員之一。服務對像包括婦女、孩子等相對弱勢的群體,著重關注各個時期婦女的利益和需求,幫助她們提高自身素質和適應能力,激發她們的社會責任感,鼓勵她們對社會事務的參與。 1908年成立中華基督教女青年會全國委員會。 1911年創設了體育會,鼓勵女性參加體育活動,走向社會。 1915年創辦了體育師範學校,這是中國第一所專門培養女子體育專門人才的學校。 1923年,中華基督教女青年會全國協會在上海誕生。 1930年創辦了女工夜校,開展「給女工一把鑰匙」活動,培訓了大量女工。 1949年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成立時,女青年會是三大初創單位之一。 1949年全國青聯成立時,女青年會是4個團體會員之一。 100多年來,青年會和女青年會經歷了中國社會的變遷。新中國成立後,事工活動一度減少甚至停止,20世紀80年代後開始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