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戒毒机构互不咬弦 成立联盟望打破门户之见

福音戒毒机构互不咬弦 成立联盟望打破门户之见
左起:恩与美文化中心主席殷兆威牧师、台湾晨曦会总干事刘民和牧师及正生书院林希圣校长。(图:基督日报)
恩与美文化基金上月底主办了"福音如何戒毒、戒滥药"讲座,邀得二百多位来自香港、中国大陆、台湾、澳门、新加坡等亚洲地区的福音戒毒机构领袖同工出席,更邀得禁毒常务委员会前主席、突破机构荣誉总干事蔡元云医生、台湾晨曦会总事工刘民和牧师与及不少有份量的福音戒毒前线者出席。

会上主办方透露促成"福音戒毒联盟"的梦想,并盼望能做到机构之间互相尊重、资源互享,凝聚更大力量等愿望。本报近日与恩与美文化基金主席殷兆威牧师访谈,跟进福音戒毒机构联盟的成立进度。

福音戒毒机构"黑社会"次文化 互不咬弦

福音戒毒是晨曦会创办人陈保罗牧师被称为香港"福音戒毒之父",他于60年代在九龙城寨向吸毒者传福音,并首创戒毒中心更新吸毒者,并以福音的信仰力量感化他们,令不少生命已被毒品尽毁的道友改焕一新,为戒毒工作创出一番传奇。在他手上成功戒毒的弟兄们不少更继承福音戒毒的精神,另立门户,继续用福音帮助其他吸毒者,成绩斐然,包括得生团契负责人冯都新、正生书院林希圣等人。陈牧师刚于今年九月返天家,而他的福音戒毒精神早已开枝散叶,至今福音戒毒机构已不下十多个,并分布于世界各地。

但据悉,福音戒毒机构之间有互不咬弦的现象,机构之间各自努力,各自为政,几乎互不往来。有福音戒毒机构的主管透露,福音戒毒事工与其他福音事工有著一种回异的文化,在不少事工努力联合的时候,福音戒毒机构却存在一种"大佬文化",存心建立各自的山头门派,并且在资源上互相争竞,鲜有合作。

该位机构主管解释,福音戒毒机构之间存在这样的"次文化"已不是秘密,而个中原因是由于不少戒毒机构的创办人及主管本身亦是"过来人",信主前来自黑社会的帮派。信了耶稣后,努力带领属下的兄弟戒毒信主,"大佬"的心态及文化却仍然存在,以致出现这种自立门户、互不咬弦的独特局面。

除此之外,机构之间的一些神学理念及做法亦有互相争议之处。如一些机构认为非过来人未曾吸毒,不能确切明白戒毒者的处境,存在对他们加以排斥的情况;但另一些机构则将训练人员重点放在非过来人上。此外各机构有自己的福音戒毒的理论和方式,并都有"大佬心态",认为自己的方式是最好的,不愿彼此虚心交流学习,这等分歧令机构之间难以合作。

曾成立联盟不果 但仍有信心成事

据悉06年在澳门举行的华福大会后曾有福音戒毒机构聚合商议成立联盟,以加强机构间的合作,消弭山头主义,但终未能成功。此次有福音戒毒的领袖人物决心再发动联盟,成功的机会又如何呢﹖

对此,有份推动联盟的恩与美文化基金主席、并香港晨曦会董事成员殷兆威牧师表示乐观。他表示此次有来自台湾晨曦会的刘民和牧师主力推动。刘牧师从前属香港晨曦会,后被派遣到台湾推动晨曦会事工,再将福音戒毒带到缅甸、云南等多个地方,在水平上已达到国际性。他离开香港26年,对香港的机构来说不成竞争对象,因此较易被各机构接受,成为中介角色去推动联盟。

近月恩与美文化基金会与台湾晨曦会共同举行的一次福音戒毒研讨会亦成功地召集来自香港、台湾、新加坡、澳门等不同福音戒毒机构的主管同工近二百多人。殷牧师表示这是有史以来首次不同机构一同坐下来参与的活动,他相信是成立福音戒毒机构联盟的好开始:"期望初步能召集得约十个机构组成联盟,彼此互相尊重,资源互相运用。"

相关新闻 东南亚福音戒毒机构聚港交流经验 探讨结合力量组成联盟可能

让世界听见基督教的声音

你一次性或持续的支持,能让任何人都能免 费阅读《基督日报》的所有内容。

⽀持优质基督教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