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些学生领袖于2011年9月12日举行了"垃圾有金执"行动,在 6 间中学的中四至中七课室内,收集了同学在小息和午饭时制造的垃圾,然后用小型货车将垃圾运送到张祝珊英文中学进行分类。学生将垃圾铺在地面,以"棒形图"统计各类垃圾的数量。
完成分类后,学生们发现约26.6%是可"回收的资源",如废纸、胶樽和铝罐;约40%是"餐盒、餐具和纸盒";其余的33.3%是"不可回收的垃圾",其中包括胶袋、纸巾。结果显示如果同学能够自备餐具和主动把垃圾分类,运往堆填区的垃圾量便可大减70%以上。
就减少垃圾的方法,学生领袖作出下列建议: 1. 自备餐盒:同学光顾外卖时自备餐具,而学校附近的食肆亦可为自备餐盒的同学提供折扣。 2. 自用餐具:同学在校内用膳时使用自己的餐具。膳食供应商应弃用即弃餐盒,考虑使用可再用的餐盒盛载饭。 3. 中央派饭:若校方具备合适的条件,可采用中央派饭或即场分发的膳食模式。 4. 减饭策略:学生外出用膳时可主动要求"减饭",而食肆可为减饭学生提供优惠,合力减少厨余。 5. 善用回收箱:同学应更主动将可回收的垃圾放入回收箱,以减少垃圾量。
救世军的青年社区领袖已将"校园垃圾收集行动"制作一段短片,透过传媒报导、校园电视台、网上短片平台等途径,将结果展示及分享,呼吁大家更有效地善用资源,减少浪费。
浏览网上短片:http://www.youtube.com/watch?v=cXvWv69GkkM
救世军"第一届港岛东青年社区领袖训练计划"
由柏立基爵士信托基金拨款资助,于2010年12月开始,为期10个月。参加者来自港岛东多间中学,他们经过一连串的训练及工作坊后,于8月进行了六日五夜的台湾环保考察团。透过观察台湾对垃圾回收的各项配套措施,令同学们深切体会到台湾市民对资源回收的重视及支持,更开始反思香港与台湾在此方面的差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