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三月瘋媽祖」 牧者回應談基督徒責任與態度 編輯室 2008年4月23日星期三 上午11:02 台灣俗諺有云「三月瘋媽祖」,每年一到農曆三月份,全台各地大小廟宇紛紛出動,遶境活動、進香、抬轎,相關慶典不勝枚舉。近年來隨著媒體大幅報導,加上政府參與推廣,媽祖信仰儼然已成台灣文化的一環。面對這股「媽祖熱」基督徒當如何因應?是否一概迴避、眼不見為淨,亦或頹唐喪氣、暗自憂心呢? Good TV好消息雜誌四月號特別報導了北港浸信宣道會紀志煌牧師的看法,其牧會的位置正好就在北港朝天宮旁,每一次的繞境,教會自然都在活動範圍當中,他建議弟兄姊妹看待此事的態度,就是「祝福百姓,但斥責惡者」,他強調「我們不是每年這時候才面對,而是在平常就應該有美好的見證,至於到這時候,我們能做的就是禱告,求神給智慧,若有合適機會,跟親友談拜偶像的由來,把我們對上帝敬拜的態度和對把先人當神來拜這樣的差別點出來。」 媽祖信仰 其來有自 紀牧師特別提到「不反擊」的態度,慢慢幫助親友了解真理,紀志煌牧師說:「我們要先了解這民間信仰的由來,為什麼北港以至整個西海岸,會成為拜拜中心點,這是其來有自,而我們有責任幫助百姓分辨真假,對於這些拜拜的百姓,我們要求神祝福他們,但同時也用禱告斥責惡者。」 這幾年媽祖繞境規模擴大,經由媒體報導,也一直影響著參與人數,紀牧師表示這對台灣在屬靈上是每年都會發生的破壞,他表示,「現在該是教會站起來的時候了,這就好像有人侵入你家裡,你一定會起來保護家人,媽祖遶境的意義是巡視地區跟百姓,好像在宣示這是其土地;但台灣是主的國度,我們要站起來宣告,奉耶穌基督的名,宣告這是屬神國的境內,不是任何偶像的。」 教會合一 宣告神的榮耀 從2001年起,教會之間因著這樣大型廟會的舉辦,也在各地有了更多連結,包括台中縣、彰化、雲林、嘉義等地區教會響應,組成了西海岸聯禱會,在大甲媽祖繞境前一週,每一天也都會有密集的禱告,參與在這其中的弟兄姊妹,也都得到許多祝福,紀牧師說,「以前對於這種遶境活動我們會有壓力,總覺得自己人數少,是弱勢,但現在靠著主,教會合一在一起禱告,就更有勇氣來坦然面對,並能夠派人在遶境期間,宣告神的榮耀。」 因此這些年遶境期間,街上在遶境,西海岸的教會就在教會內舉辦敬拜神的聚會,也有些弟兄姊妹會在遶境隊伍之中,陪伴這些尋找信仰的百姓,找機會告訴他們平安的確據就是耶穌基督。紀牧師說,「聖經說要在魚多的地方捕魚,所以包括馬可牧師、吳聲桐牧師,也都趁機走在行列中,參加遶境的人對信仰都是有追求的,我們在當中不會有對立,反而引起好奇,走在隊伍時間久了,他們看我們沒拿香,就會問我們,知道我們是基督徒後,便會好奇的問問題,我們反而有機會把耶穌介紹給他們。 紀牧師回憶有次遇到一個各有堅持的狀況,他便問對方說:「不然你講講看拜媽祖對你有什麼幫助?」紀牧師接著說,「結果他說不出來,就換我說,聽完我說完一串信主的好處,他反而愣住了,這時候人們就會思考拜了那麼久到底得到什麼?」 不站在對立角度 滿足人們的需要 走在遶境行列中是否有什麼原則?紀牧師表示,「不站在對立的角度,而當滿足人們的需要。跟人談天時可以很自然,在八天七夜的過程,我們白天行軍,晚上睡覺,別人自然對我們產生好奇,不需要一直塞福音,也不要只抓一個人一直講,每次碰到談個五分鐘、十分鐘就好,因為可能會再碰到面,不要讓人感到有壓力,當我們和對方都願意分享,久了都會有惺惺相惜的感覺。」 至於針對媒體大篇幅報導繞境新聞的狀況,紀牧師的經驗也可作為參考,他說,「我們在繞境過程當中行軍禱告,媒體拍久了就發現我們,這些媒體也好奇怎麼會有基督徒來參加,當媒體這麼問,我們除了表達看法,也會希望他們報導要公平一點,不要總是報導遶境的事,也要報一些教會敬拜禱告為台灣祝福的新聞,媒體聽了之後就會拍攝一些我們做的事,讓教會的動態有機會曝光。 」 如同紀志煌牧師所言,「一方面不站在對立的角度,滿足人們的需要;另一方面禱告求神祝福百姓,斥責惡者,宣告這地是屬神的。」應是我們平常面對親友,與他們談論到不同信仰立場時,當有的信仰態度,也是這個月面對大型媽祖繞境活動時,基督徒可以用來榮耀神的方式。 原文刊於好消息雜誌四月號,蒙允轉載使用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