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光社香港教会家庭友善调查:弹性工时比金钱补助更获支持

明光社香港教会家庭友善调查:弹性工时比金钱补助更获支持
明光社生命及伦理研究中心周年研讨会出席嘉宾。(图:明光社脸书)
明光社香港教会家庭友善调查:弹性工时比金钱补助更获支持
李树甘教授早前在家庭论坛上发表报告。(图:基督日报)
明光社生命及伦理研究中心于上月在旺角浸信会举办"家多一点──家庭友善在教会"2025周年研讨会,会上发布"香港教会的家庭友善措施研究",研究发现,信徒在理念层面高度认同家庭价值的重要,但涉及具体执行认同度则明显下滑。明光社呼吁教会建立"以人为本"的事奉文化。 研究旨在探讨香港教会家庭友善措施现状、分析实施可行性,为相关单位推动家庭事工提供参考。是次研究采用量化方法,于今年4月1日至5月31日期间进行网上问卷调查,共回收403份有效问卷,其中约半数受访者来自传统宗派。 香港树仁大学商业、经济及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李树甘教授发表报告。调查结果显示,受访信徒普遍高度认同"促进家庭关系和谐是基督教核心信仰和价值观"(6.159分) 以及"教会有责任推广家庭价值"(6.164分)这两项理念。 然而,当涉及更具体的行动层面,如"教会有责任维系家庭生活"和"教会应致力为会友提供家庭友善的环境"等议题时,认同度则明显降低。这反映出信徒在信仰层面肯定家庭价值的重要性,但对于教会实际落实相关措施仍持保留态度,显示理念与实践之间存在一定落差。 支持教会推行"家庭友善"措施 但对金钱补助有保留 研究亦探讨教会推行各项"家庭友善"措施的可行性,受访者认为最可行的是"邀请及招待同工的家人参与教会活动"(5.864分),其次是"推行男士额外的有薪或无薪侍产假"(5.581分)、"推行弹性上班时间"(5.543分),例如同工自行调班、短期无薪假等,方便同工照顾家人、"提供免费或补贴的理财置业咨询"(4.241分)。李博士指出,这些措施的最终目标并非单纯提供福利,而是希望透过改善同工的生活质素,使他们在服事与工作中保持更愉悦的心态,提升事奉的意愿。 调查亦显示,不同职分对财务补偿制度的认同度存在明显差异,例如:提供超时工作津贴(长执及教牧给分4.38对3.37)、"补助幼儿照顾服务"(长执及教牧给分4.72对4.15)、"给予偏远地区同工交通津贴"(长执及教牧给分4.14对3.63)。这种现象可能反映传统教会文化中教牧人员往往被期待"不应过度争取自身财务利益"的观念影响。 教会宜建立"以人为本"的事奉文化 生命及伦理研究中心针对"香港教会的家庭友善措施研究"提出具体建议。教会普遍对财务议题持谨慎态度,在资源运用上往往较商业机构更为保守,部分教会持传统观念认为"传道人应该要追求属灵,视享乐为不妥,避谈金钱,甚至要求放下家庭,全然为教会摆上",这种思维让教牧在薪金及福利得不到合理对待。教会和教牧应该建立健康务实的金钱观,有责任善待同工,尊重每一个热心事奉的人。 其次建议教会应给予同工弹性工作安排,例如简化非必要会议、允许调整工时,使他们得以兼顾家庭。例如,若教牧同工周六上午无事奉安排,便无需返回教会,留在家中照顾幼儿或与家人共享天伦。此外,部分同工倾向于"斜杠"(Slash)事奉模式,年轻传道也较注重工作与生活的平衡,这些需求教会可以多加考量并作相应安排。 另外,教会推动家庭友善政策时,不仅要顾及教牧同工的家庭,也需关注会友的家庭需要。随著数位科技的普及,建议可将非核心会议改采线上模式进行,此举不仅能大幅节省与会者的时间成本,更能让家庭成员获得更多相处时间。另外,教会举办营会时,即使各团契或小组活动分开进行,亦可考虑安排在同一营地,让一家人仍能"在一起"。 整体而言,教会在推动家庭价值时,应同时兼顾教牧同工与事奉者的家庭需要,方能创造双赢局面。 "香港教会的家庭友善措施研究"报告

1 1
让世界听见基督教的声音

你一次性或持续的支持,能让任何人都能免 费阅读《基督日报》的所有内容。

⽀持优质基督教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