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政策的反思

政府官员近日高调倡议港人要加 增生育,正好反映本港过往施政缺乏长远而宏观的视野处理问题。人口问题从来不是一指下令,全民响应,就立即见效。人口政策直接影响本港整体社会的质素,须要政府、学者 与民间严肃处理。 不久之前,政府还忧虑新来港人士大量涌入本港,因而增多本港社会要额外应付就业、房屋、医疗、交通等需求。如今,政府又表示,低生育率减少就业人口,而人口老化将会使 生产力下降,甚至影响经济发展。 2003年本港受著沙士影响,总人口只有六百八十万人,轻微增长一万六千一百人,增长率为百分之零点二,属战后最低。按政府统计处推算,未来二十九年,人口增长率维持低水 平。人口增幅放缓,进一步凸显人口老化问题,到二○三三年,老人将占全港人口总数百分二十六。此外,未来男女失衡的情况更见严重,二十九年后,女性与男性比例达一比○ 点七五。 本港要面对三方面的挑战:低生育率、人口老化与男女失衡。首项,人口增长减少,处理较易,因为本港背靠国家,透过移民政策,可吸引专业移民及放宽内地人士来港定居或就 业。除了政策的灵活处理,政府鼓励港人生育,同时亦应加强子女免税额、奶粉与纸尿片津贴、读书津贴等,才能令港人安心生育。本港政府也可加强与内地不同省市合作,在领 养子女服务方面"一站化",使更多港人透过领养内地子女,达到"双蠃"。本港要增加人口不是难事,问题是人口的质素如何。我们不能奢望"拣好"而不要其他,港人要正面 看待内地来港同胞将会成为本港社会的祝福。 现在,老年人口比例急速上升,构成有经济生产能力的人口比例降低,即使每日有一定数额的新移民来港,也不能弥补生产力不足的问题。就以医疗负担来看,本港须要及早达成 共识,否则拖延只会使问题恶化,未来一代要承受更沉重的经济压力。长者的居住与医疗服务,我们要尽快作研究与评估,不要让未来的港人承受恶果。教会面对"长者化",负 面就是奉献有可能减少,而正面就是可事奉人手的加增。不少提早退休人士选择下半场,在堂会或机构事奉。 最后,女多男少的失衡,也是不易解决 (2004为女 51.8 % 对男 48.2 %);"2004教会普查"反映男女失衡问题更加严重 (女61.5 % 对男 38.5 %)。本港高学历与专业姊妹增多, 选择单身而不结婚也普遍;教会如何适当牧养此群"单身姊妹",而不是"催婚"。另一方面,基督徒要重建家庭的整全,鼓励更多适婚信徒放下恐惧,看重传统的家庭价值,视 生儿育女为地上公民与天国子民的责任。 转载自教会更新运动 每周评论
让世界听见基督教的声音

你一次性或持续的支持,能让任何人都能免 费阅读《基督日报》的所有内容。

⽀持优质基督教媒体